——合江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匡紅蘭
近年來,合江縣把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按照“文明合江、全域創建、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創建樹形象、文明促發展、人民得實惠”的理念,強化“三個保障”,實施“三個全覆蓋”,打造“三張文化品牌”,全力建設“八個新合江”,大大提升了市民文明素養和幸福指數,縣城人居環境極大改善,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我是合江人、我熱愛合江”的家園意識深入人心,“中國荔城·幸福合江”城市品牌日益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強化“三個保障” 形成文明城市創建的強大推力
強化組織保障。合江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總指揮長、縣長任指揮長、23名副縣級領導任副指揮長、67個責任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建四川省文明城市指揮部。從全縣抽調10名業務骨干充實創建辦力量。去年初,合江縣委在全縣創建攻堅動員會上,向全縣人民莊嚴承諾:舉全縣之力、集全民之智,攻堅克難,強力推進,務必高分通過檢查考評,務必爭取一次創建成功。各級各部門嚴格按照責任分工,建立和完善了相應的工作機構。全縣上下形成“黨政主導、部門協同、整體聯動、齊抓共管、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
強化機制保障。合江縣委、縣政府將創建工作列入全縣重大項目進行管理、督查和考核,對各部門、各鄉鎮層層簽訂責任書,實行重獎重懲。由縣效能監察辦、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聯合開展專項督查,嚴格實行“一整改、二曝光、三問責”。建立健全了縣級領導創建工作包聯責任制、9大板塊牽頭單位責任制、縣城10個片區單位包聯制、定期交賬制、聯席會議制、新聞媒體曝光反饋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開通了投訴熱線和電子信箱,受理群眾意見建議56件,確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能落實。
強化經費保障。采取“財政資金投入一點、整合項目解決一點、經營城市籌集一點”的多元投入方式,千方百計保障創建工作經費。三年來,先后投入15.6億元用于縣城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品味的提升。專項劃撥240萬元用于創建活動的開展,投入200余萬元精心制作獨具合江特色、倡導文明新風的公益廣告。投資7000 萬元改造果蔬批發市場和老街小巷,徹底解決了老城區“臟、亂、差”的問題。
實施“三個覆蓋” 凝聚文明城市創建的強大合力
公益宣傳全覆蓋。合江縣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廣泛采取公益廣告、手機短信、電話彩鈴、戶外LED、公交車、出租車等多種形式,使文明新風公益廣告和文明城市創建相關內容鋪天蓋地、家喻戶曉。在縣城設置各類溫馨提示牌、宣傳牌500余塊,制發宣傳手冊、知識問卷、創建宣傳單和招貼畫10萬余份。在四川省文明網、合江公眾信息網和合江新聞網上開辟了創建專頁。在縣電視臺、《合江通訊》策劃了“文明創建大家談”、“創建動態”、“文明之窗”等專題專欄。
教育活動全覆蓋。針對不同人群,策劃和開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文明教育活動。面向全社會開展“創文明城市、倡文明新風”一月一主題系列活動,推出“文明餐桌行動”、“文明交通行動”、首屆“感動合江”人物評選等影響廣泛的創建活動。面向學校師生、家長推出“爭做文明小公民”宣誓活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演講比賽、“與文明同行”文藝演出、“心理健康講堂”等活動。面向社區群眾推出“講文明、樹新風、除陋習”、“萬人簽名承諾”、“四進社區”、“文明講堂”以及“文明樓院”、“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面向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推出“每周義務勞動一小時”、“荔鄉大講堂”、“今天我文明了嗎”等活動。
文明細胞全覆蓋。依托文明單位打造各行各業的示范點和亮點。充分發揮14個省級文明單位、64個市級文明單位、183個縣級文明單位、7萬余戶縣級文明家庭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各個領域中的示范帶動作用。積極開展“聯村結對幫扶”、“連片創建”、“志愿服務”、“城區網格式分片包聯創建”等活動。縣檢察院、縣地稅局等省級文明單位向5個社區電子閱覽室捐贈了電腦、書籍等文化設備。縣國稅局出資5萬余元,為菜壩社區改善辦公條件。
打造“三張文化品牌” 彰顯文明城市創建的獨特魅力
合江縣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打造荔枝文化、群眾文化、愛心文化“三張文化品牌”,大力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養。
著力打造荔枝文化品牌。合江是中國晚熟荔枝之鄉,合江荔枝唐朝時就是宮廷貢品,也是四川唯一入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鮮果,有“中華名果”稱號,荔枝文化源遠流長、深入人心。為彰顯合江城市的獨特個性和文化內涵,合江將荔枝文化融入城市建設,將其作為城市標志性綠化樹種,精心挑選了3200株規格統一的成年、成型果樹移植到縣城主要街道,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去年7月,縣委、縣政府還舉辦了首屆市民荔枝品鑒會,統一采摘縣城結出的荔枝供市民免費品嘗,并在6個品嘗點精心組織荔枝風情文藝演出。目前,縣城占地160畝、投資1億元的荔枝文化廣場即將竣工,這里將成為廣大市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大舞臺和充滿現代氣息的開放式城市會客廳。
著力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推出“唱響合江”、“超級唱將”、“文化廣場天天樂”、“農民春晚”、“群眾文化講堂”等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吸引了20多萬人次踴躍參與,成為合江和毗鄰的重慶江津,貴州赤水、習水等周邊市縣廣大文藝愛好者和普通市民文化交流的平臺。探索出政府招標采購文藝節目新模式,充分調動了民間文藝團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一做法入圍文化部2013年文化創新項目。歌曲《荔枝紅荔枝甜》、《合江,我們的家》,舞蹈《合江早豆花》等一批獨具合江特色的原創文藝作品多次獲省、市各種獎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縣城社區書屋和電子閱覽室實現全覆蓋。縣文化館、圖書館評為國家一級館。合江漢代畫像石棺博物館推出“流動博物館”巡展活動,讓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形象直觀地走進鄉村、社區、學校,深受群眾歡迎。
著力打造愛心文化品牌。大力開展愛心志愿服務“百千萬”活動,全縣組建了百個愛心志愿服務站,招募了千名文明勸導員在學校、醫院、交通路口等開展文明勸導,注冊的萬余名愛心志愿者廣泛開展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三關愛”活動。全縣涌現出省級道德模范董傳秀、張強,市級“身邊好人”曾玉才、黃遠芳和“感動合江人物”袁福瓊、張華珍等一大批先進典型。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廣大市民踴躍參與“慈善一日捐”、“送溫暖獻愛心”等扶貧濟困志愿服務活動。“奉獻社會、提升自我、幸福大家”的愛心志愿服務行動在合江蔚然成風,
建設“八個新合江” 形成文明城市創建的持久活力
建設“效能合江”,努力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為切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先后出臺了《治庸問責暫行辦法》、《問廉問責問效暫行辦法》等文件,建立了提醒卡、警示卡、糾錯卡“三早三卡”制度、“即日辦結”和“AB”崗代理制度、行政審批“超時默許”和“缺席默認”制度,將原277項行政審批事項精簡為120項,即日辦結項目由14項增加到149項,實現了政務服務大提速。
建設“平安合江”,努力營造民主公正的法制環境。不斷健全報警服務網絡,實行“110”、“119”、“122”三臺合一,使接警反應快速、服務及時。發動全民學法用法,不斷完善法律援助與服務,健全法律援助咨詢接待制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建立縣級義務治安巡邏隊,依法嚴厲打擊“黃賭毒”、“兩搶一盜”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縣社會治安狀況良好,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
建設“誠信合江”,努力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優化“窗口行業”服務水平,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店”、“誠信個體工商戶”和“誠信企業”評比等活動。充分發揮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和案件查處網絡中心的作用,建立打擊假冒偽劣、欺詐經營監督處置機制,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優化公平誠信的投資環境,合江已成為眾多商家親睞的投資熱土,連續三年招商引資獲全市一等獎。
建設“人文合江”,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圍繞“我們的節日”,連續舉辦了25屆中秋詩書畫音樂晚會和5屆元宵焰火晚會。圍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舉辦中華經典誦讀活動40多場,舉辦群眾文藝演出活動100余場。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在縣城新建文化廣場和文化浮雕墻,彰顯城市文化底蘊。
建設“健康合江”,努力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整治,強力“掃黃打非”,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切實關注青少年成長,各學校均設立了“留守學生之家”、“心理咨詢課堂”、“家長學校”。同時,全縣27所鄉鎮中心校均建立了學校少年宮,實現了全覆蓋。
建設“幸福合江”,努力營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通過開展“萬人招聘會”、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進園區等活動,三年來新增就業1.5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依托在校生達4萬余人的三河職業技術學院(少岷職校),成功打造出“合江建工”、“少岷技工”、“荔鄉妹子”等專業技術人才品牌;累計投資3億多元,建成廉租房、公租房、限價房2398套,著力解決了一大批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
建設“和諧合江”,努力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建立健全減災、防災、救災綜合協調機制和災害應急管理體系,健全完善救災應急預案。積極排查化解社會矛盾,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全縣信訪總量明顯下降。從嚴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安全監管,連續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連續兩年獲全市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第一名。
建設“靚麗合江”,努力營造可持續發展的城鄉環境。扎實推進數字化城管,實現縣城管理網格化,持之以恒地抓好管理執法隊伍、清掃保潔隊伍、義務監督隊伍等三支隊伍建設。“五亂”治理、“五小”行業整治、“五化”工程等工作成效顯著。投入10多億元對縣城進行風貌塑造、對縣城6個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1%。多措并舉,打造天更藍、水更清的靚麗合江。
三年來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合江振奮了精神、凝聚了人心、推動了發展,實現了四個“顯著提升”。即:市民文明素養顯著提升,人人爭當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者和維護者;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古老的縣城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黨委、政府公信力顯著提升,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和融洽;發展活力顯著提升,合江對外吸引力、影響力和競爭力顯著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一座長江上游依山傍水、跨江展翼、宜居宜業宜商的文明城市呈現在世人面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