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2月19日訊(本網記者 林姍 劉曉蘭/圖)“……都來嫉妒你,看你炫出的家底;都來羨慕你,看你秀出的傳奇;興奮的相聚還有興奮的一個你,個個都是表演的影帝……”一首名為《恐聚族之歌》的改編歌曲近日在網絡上瘋傳。對于剛剛轉身離去的馬年春節,有的人走親訪友、參加聚會,樂在其中;也有的人如釋重負,直言自己是“恐聚族”——害怕聚會,節日里或足不出戶,或在聚會中強顏歡笑。“恐聚族”是一個怎樣的群體,是什么讓他們如此“恐聚”?
人們聚會,話題往往離不開收入、房子、車子、婚戀、孩子等,這給“恐聚族”帶來較大的壓力和焦慮。“他們‘恐聚’的原因無非有以下幾種:怕被比下去——面子問題;怕花錢——經濟壓力;怕被長輩盤問——認同焦慮;怕寶寶受到無意傷害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黃小梅分析道,“可以說,大部分的‘恐聚’是緣于比較引起的心理落差。”黃小梅認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之所以人們會經常攀比,主要是因為對自我不接納。
“一個人要活得快樂,就要有接納自我的能力。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接納 自我,就是不但要接納自己比別人出色的一面,也要接納自己不如別人的一面。不以他人的評價為自我標準,才能擁有健康、恰當的自尊心理。”黃小梅認為,當一個人心理成熟度不是很高的時候,往往更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別人發現自己不成功或認為自己不成功,擔心沒面子。而當他的心理漸趨成熟,就會對自 己有個客觀、冷靜、樂觀的評價。
“因此,‘恐聚族’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黃小梅說,聚會是現代人的溝通方式之一,而春節則是親朋好友維護人際關系網的良機。因此,心理咨詢師對“恐聚族”如何化解“恐聚”提出了以下建議:
首先,不要預設和猜疑,不要帶著負面情緒參加聚會。“如果將一些話語當作是對自 己的貶低,或把別人正常的關心也當成是窺探隱私,這都是不健康的心態。境由心生,懷著積極、樂觀的態度去交流,學會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秀之處。”
其次,與其恐懼盤問,不如坦然面對。例如,面對催婚,逃避不是辦法,應加強和長輩的交流,態度誠懇,不跟他們論對錯,不起爭執。
再次,學會劃定恰當的心理界限。心理疆界建立得好的人,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不隨便“越界”。同時,也能夠坦然地拒絕他人、提出分歧、建立疆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05古稀學生為90歲老師慶生 感人生日聚會連辦20年
- 2014-02-04春節同學聚會催生“恐聚族”:致青春變成名利場?
- 2013-11-09辦拘留手續時妻喚友聚會 男子派出所暴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