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陳 希
前天,獅龍起舞,鑼鼓喧天,廣州“城隍爺”出巡。作為廣府廟會的重頭戲,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大巡游正式拉開帷幕。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廟會中民族風、動漫秀、“國際范兒”節目齊亮相。傳統廟會遭遇新潮元素,到底合不合適?
自我更新 廟會才有生命力
廣府廟會雖然是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但從本質上來說,廟會就是要以熱鬧為原則,盡可能照顧更多人的喜好。只有讓大家都參與進來,廟會才能保持人氣。從這個角度來看,引入喜羊羊等動漫人物秀,包括受到年輕人喜歡的cosplay等表演形式,是對廣府廟會內涵的進一步豐富。
的確,傳統民俗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民俗也要與時俱進,如果只是固步自封,一旦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就可能失去其賴以生存的群眾基礎。廣府廟會也是一樣,在歷史上一樣經歷過發展變化,而這些發展變化又都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分不開的,不能把所謂的傳統視為死水一潭。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動漫等潮流元素擁有很高的認可度。廣府廟會并沒有選擇視而不見,而能夠順應潮流主動吸納,說明不斷自我更新的廣府廟會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另外也必須看到,這些新潮元素只是整個廟會的局部點綴,并沒有沖淡整個廟會的傳統氣氛。動漫秀等新潮節目,既使得廟會更加豐富多彩,又沒有喧賓奪主,這樣的混搭不僅不該視為洪水猛獸,反而應該大力支持。(章門仁)
傳統廟會 新潮不如純粹
最近在北京路舉辦得如火如荼的廣府廟會,每日人頭涌涌。近年來,廣府廟會已經成為市民一年一度的狂歡。
廟會熱鬧,既有國外表演隊又有動漫cosplay,一時間讓人眼花繚亂。活動雖多,內容雖豐富,可有些內容始終讓人感覺與傳統民俗文化氛圍有一段距離。
按道理說,市民來廟會無非就是為了看些平時難以接觸、感受的傳統嶺南文化。品一頓嶺南風味、聽一曲悠揚粵劇、看一次城隍爺巡游,觀彩燈、逗木偶……這些才應該是廟會應有之義。所謂傳統的弘揚與繼承,應該是專注而且純粹,而不應是拿來主義的大雜燴。
廣府廟會內容多元化應該能吸引更多市民的關注,從而在引資方面更為便利。但是廣府廟會既然要打造成廣州的名片,就不能賺了吆喝聲卻丟了文化價值。而且,時下的年輕人大部分已經不再喜歡喧鬧的大雜燴,而更懂得細細品味復古的優雅與傳統的寧靜。廟會與其花大錢請國外表演隊,不如把傳統文化展示得更為精致,更多角度地讓市民感受傳統之美。(雅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18新羅:廟會傳承傳統文化 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 2014-02-12看閩劇嘗小吃 長樂民俗文化節元宵廟會11日舉行
- 2014-02-02廟會上演旅游惡習:小孩隨地大小便 為禮品大打出手
- 2014-01-27西街廟會年味濃
- 2013-11-11龍海浮宮鎮舉行五年一次的大型民俗廟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