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戀成單身男女過節負擔 專家吁關注年輕人精神需求
資料圖
編者按:癸巳遁隱,甲午奔騰。盡管西歷通行于中國已逾百年,對于中國人而言,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來年《私人訂制》的祝愿。如果給中國人的“幸福”一個定義,那這便是。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業不順的《黃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傷……都消失在喜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來新年的人們個個神清氣爽,開門納客,卻也《非誠勿擾》,像精心經營著自己的生活一樣精心經營著《社交網絡》。這就是春節之于中國人:任《歲月神偷》偷去年華、偷去事業、偷去財富,春節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來。
中新網北京2月5日電 題:婚戀成單身男女過節負擔 專家吁關注年輕人精神需求
作者:白琥 劉甦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闔家團圓原是一件開心的事,如今不少單身男女卻越來越抗拒這樣的場合。對這些飽受單身問題煎熬的年輕人來說,每年春節長輩、親友安排的“逼婚”“相親”戲份,已成為他們的過節負擔。專家表示,婚戀問題成為過節負擔與上下兩代人的溝通不暢不無關系,化解此問題關鍵是調和新舊兩代人的矛盾。
單身男女“逢節被相親”現象普遍 多持抵觸態度“躲為上計”
如果拿相親次數來衡量,小黃算是“逢節被相親”的典型代表。
今年28歲的小黃在西部某省會城市經營一家酒吧,這位性格好強的女孩兒一直忙于事業,戀愛經驗為零。
隨著小黃年齡漸長,父母開始為她著急起來。她已經在家人的“撮合”下相了兩次親。雖然小黃態度積極、不抵觸家人的安排,但第一位“男嘉賓”與她見面很明顯是為了敷衍家人,第二位男士則嫌她年齡稍大。為此,相親仍是她今年春節的頭等大事。
與小黃不同的是,面對父母的相親“逼迫”,小呂選擇了暗中抵抗,在相親現場用消極的態度“躲避”這場安排。
這位剛畢業的某國企新晉職員告訴記者,相親對象是母親好友的兒子。“當時尷尬的氛圍與熱鬧的春節格格不入。而對方跟我一樣也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所以我們自從那次見了面就再沒聯系?!?/p>
春節前,網上曬出的不同版本的“反逼婚秘笈”激起了網友的共鳴。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逼婚已成單身人士面臨的普遍問題。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今年發布的《2013年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顯示,“80后”是遭遇父母逼婚的主要年齡群。面對父母逼婚,55.9%的單身男性、65.9%的單身女性選擇“躲避”。此外,單身者還會通過降低擇偶要求、找異性朋友“假裝”另一半等方式安撫父母。
![]() |
![]() |
責任編輯:陳穎 |
- 2013-03-15調查稱福州剩男占比全國最高 廈門剩男擇偶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