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同學聚會催生“恐聚族”:致青春變成名利場?
編者按:癸巳遁隱,甲午奔騰。盡管西歷通行于中國已逾百年,對于中國人而言,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來年《私人訂制》的祝愿。如果給中國人的“幸福”一個定義,那這便是。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業不順的《黃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傷……都消失在喜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來新年的人們個個神清氣爽,開門納客,卻也《非誠勿擾》,像精心經營著自己的生活一樣精心經營著《社交網絡》。這就是春節之于中國人:任《歲月神偷》偷去年華、偷去事業、偷去財富,春節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來。
“青春就是用來懷念的。”這是2013年流行于網絡的一句電影臺詞。春節假期,各色同學聚會成為人們懷念青春的方式。然而,人是境非,本是回憶純真年代的聚會卻漸漸多了些炫富攀比的意味。當“致青春”變成名利場,面對昔日“同桌的你”,不少春節“恐聚族”感嘆“相見不如懷念。”
變味的友誼:從“AA敘舊”到“我來全包”
在離馬年春節還有半個月的時候,孫挺就接到高中同學聚會的邀請,但是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的同學聚會一半是期待,一半是無奈。”
2000年孫挺高中畢業去上海上大學,作為高中班長,孫挺在高中畢業后的第一個春節就組織了同學聚會。“那年的聚會效果特別好,大家各自說著自己的大學體會,說說鬧鬧,開開玩笑。”
因為“效果特別好”,從2001年開始,每年大年初四,孫挺的高中同學聚會都如期舉行。但是,作為組織者,孫挺發現同學聚會“請人”越來越難,赴約而來的人也是“一些人熱鬧,一些人沉默,共同的話題越來越少,感覺越來越不自在”。
2008年春節同學聚會上的一個細節,讓孫挺的感受從“不自在”變得“厭煩”。
那年,正準備結婚的孫挺第一次帶著女友參加同學聚會。既是老班長又是聚會組織者的孫挺說開場白時,一位事業得意的同學插話:“老班長,以后咱同學聚會別每個人對份子了,挨個掏錢太丟人,這次聚會所有的我全部包了。”
從那以后,孫挺再也沒有組織過聚會。而每到春節,一些“混的較好”的同學卻越發積極爭著組織聚會,并承諾自己“包場”,聚會的地點也從當年的小飯館變成大酒店、度假村、高檔會所等。
“有的開名車,有的騎摩托,飯桌上誰用的手機更高端,誰穿的衣服更大牌,誰抽的香煙更名貴。雖然沒有直接比較,但是明擺著的差距讓人越來越別扭。” 孫挺說,十多年的同學聚會,飯桌上,“憶當年”的越來越少,“比現在”的越來越多,聊天中,真情實意的感覺越來越淡,吹牛擺闊的意味越來越濃。
![]() |
![]() |
責任編輯:陳穎 |
- 2014-02-04春節同學聚會催生“恐聚族”:致青春變成名利場?
- 2013-07-10榕城養犬管理,說難也不難
- 2013-06-30女子參加同學聚會喝多了 開車回家撞公交
- 2013-02-17聚會新風尚 泉港同學聚會捐資3萬元助母校辦學
- 2012-03-14尋訪當代“空谷幽蘭”探秘終南山真實隱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