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張建霞和她的丈夫。
在河北省行唐縣,她的名字幾乎人人知曉。為救患肝癌的公公,她毅然捐出自己大部分肝臟,延續了公公的生命。她就是行唐縣西關村村民張建霞。
“盡管公公已不在了,但我不后悔當初的決定,至少讓公公在親人身邊多留了幾年。”張建霞說。
張建霞有個幸福的家庭,夫妻恩愛,兒子可愛,還有一直疼愛她的父母公婆。2007年,公公查出肝癌,幾經周折,醫生最終給出的治療方案是肝移植。
張建霞說,當時丈夫并沒有猶豫,說“用我的”。可多次檢查,丈夫兄弟幾個的血型都無法配型。只有她和公公血型相同,成了唯一選擇。
丈夫和婆婆都不同意,“她自己的父母都已年邁,兒子還小,怎么能讓她來。”公公聽說后,堅決不答應:“不治了,回家。”主治醫生了解情況后,怕張建霞背上過重的“道德包袱”,曾單獨找過她:“如果你不愿意,我們可以找到‘合適理由’取消捐肝手術。”
看上去文弱的張建霞卻非常堅定:“有爸在,才是一個完整的家。我嫁過來,就是這個家的人,我要救爸爸。”
2007年6月14日,在北京301醫院,張建霞靜靜地躺在手術臺上。經過9個多小時的煎熬,她近70%的肝臟被成功移植到公公體內。“當時害怕嗎?猶豫過嗎?”記者問。張建霞沉默了一會兒,“我是父母唯一的閨女,萬一手術出現風險,對他們是多大的打擊!這些我都想過,可我對自己說不能怕,因為我能給家人帶來希望。”
現在公公不在了,張建霞怕婆婆一個人悶得慌,經常陪婆婆睡,對婆婆的照顧也更加細心。“每天看著老人開開心心的,就是做兒女最大的幸福。”
2008年,張建霞的事跡通過媒體報道廣為人知,她也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十大道德楷模”“全國十大孝心人物”和“當代中華新二十四孝”。張建霞說,這些榮譽和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的關懷與支持,給了她巨大的精神支持,更讓她堅信“好人一定有好報”。
現在的張建霞,積極投身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中,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孝敬父母是幸福的事。“我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用愛去溫暖身邊更多的人。”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1-272歲男童因病不幸離世 父母決定將孩子眼角膜捐獻
- 2014-01-27獻血牛人一年獻血小板22次 捐獻機采不影響健康
- 2014-01-22心臟病患者接受移植 與捐獻者妹妹墜入愛河(圖)
- 2014-01-22福州市原副市長孫明逝世 遺體捐獻用于科研
- 2014-01-21莆田紅十字會座談會 關懷慰問造血干細胞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