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英照顧家人的日常起居
東南網1月29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鄒玒 盧超穎 通訊員 文辦)昨日一早,鄭立英就開始為一家人的生活忙碌。她先做好早飯,然后將家人一一喚醒,整整小侄女的衣服,為婆婆和大姑子洗洗臉,然后,一家八口圍坐在桌前,享受著盡管樸素但是幸福洋溢的飯菜。
她是湖里嶺下社區下忠社居民。鄭立英照顧的家人——婆婆、大姑子以及兩個侄女,嚴格意義上來說,與她都沒有血緣關系。但是這個普普通通的女人,卻義無反顧地照顧她們,至今已經16年之久。
1998年,她嫁給了丈夫鄭允勝,也嫁給了這個有些特殊的家庭——婆婆和大姑子先天性智力殘疾,生活無法自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鄭立英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我照顧的是自己的家人,這都是應該做的,沒有人會拋棄自己的家人。”樸實的語言,卻透著堅毅。
鄭立英是龍巖人,剛嫁來時,她聽不懂閩南話。婆婆也聽不懂普通話,兩人的溝通幾乎都是靠連猜帶比劃。為了防止婆婆傷到自己,她將容易燙傷手的、尖銳的或者易碎的物件,全都放到了高處。偶爾婆婆伸手去拿,她也輕輕拉住老人,然后揮一揮右手,表示“不能”。久而久之,兩人之間的交流有了默契。不需言語,只要鄭立英一比劃,老人就知道該做什么了。
除了婆婆,家里還有個患有智力障礙的大姑子鄭雙喜。剛開始,大姑子十分害怕生人,生活上基本無法自理。許多年過去了,鄭立英的細心照顧讓大姑子漸漸依賴。如今大姑子和鄭立英最親昵,還學會了自己穿衣服、疊被子。為了怕大姑子常年不運動落下毛病,鄭立英一有時間就教鄭雙喜要多運動,哪怕只是簡單地上下樓梯或者在平地上走來走去。
多年來,每天給婆婆和大姑子洗臉、照顧她們吃藥、喂飯……她的悉心照顧讓這個家顯得頗有生氣。除了照顧家人,她在外打工賺錢,與丈夫一同供養兩個孩子讀書,生活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2010年,不幸再次降臨到這個家庭,鄭立英的大嫂因為意外身亡,留下了兩個還未成年的幼女。鄭立英怕孩子缺乏照顧,義無反顧地把她們接到身邊照顧。視如己出。
去年夏季,8歲的小侄女突然全身起了疹子,奇癢難耐。鄭立英帶著侄女輾轉于廈門各大醫院。一到晚上,鄭立英除了定時給侄女擦藥擦身,還不時掀開被子透透氣,緩解癥狀。一連好幾個夜晚,鄭立英沒有睡過安穩覺。在鄭立英的細心呵護下,小侄女漸漸好了起來。
在別人眼里她是孝媳、是良母、是好弟媳、好嬸子,面對別人的稱贊,鄭立英總樸實地說:“照顧老人是我們晚輩的義務,關愛晚輩我義不容辭”。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鄭立英并沒有讀過許多書,但她卻一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鄭立英的言傳身教下,女兒小小年紀就耳濡目染。她們幫著媽媽一起照顧突然失去母愛的姐妹,有好吃好玩的東西總是讓給她們;看到鄭立英忙碌的時候,女兒還會主動幫著媽媽承擔她們力所能及的家務……對此,鄭立英也很是欣慰。
十六年很長,幾乎占據了鄭立英三分之一的人生。日復一日,無怨無悔地照顧一家人,已然成為她人生中重要的部分,也成為習慣,形成堅持,還將繼續。她的孝行在鄰里間傳開,漸漸成為社區,湖里區乃至廈門的榜樣,她也因此獲得了2013年度感動廈門十大人物之一的殊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7長泰縣國土局開展“知孝、行孝、盡孝”道德講堂
- 2013-09-10《董云:我要帶著媽媽上大學》續 孝行感動社會
- 2013-07-01好媳婦悉心照料病重公公 孝行感動病房內外
- 2012-11-29漳"最美女婿"照顧失明岳父30年 孝行勝似親生子
- 2012-11-27既當"眼睛"又當"耳朵" 寨頭村好兒媳孝行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