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強不強,歸根到底要看文化創造的活力強不強。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要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這充分強調了文化創造活力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出發,進一步理清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基本源流和現實路徑,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
一、來源于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價值觀是文化的靈魂,在整個文化中居于統攝和支配地位,決定了文化的性質和方向。古今中外,任何一種文化形態的核心都是鮮明的價值觀。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的影響力;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就是凝結于其中的價值觀的力量。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文化具有與生俱來的價值論意義。增強文化的創造活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賦予文化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并且堅持用這種正確的價值觀引領社會的前進。
社會主義文化在當今世界是一種先進的文化形態,在價值觀層面必須也是無比正確、無比先進的。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引導人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了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個人價值準則的有機統一,反映了我們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探索的最新成果。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文化發展,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文藝作品創作生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群眾文化活動以及文化體制改革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使之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共同價值追求,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指導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規范。在具體實踐中,要注重發揮文化的功能和優勢,一切文化產品、一切文化服務、一切文化活動、一切文化陣地都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和要求,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時代化、大眾化,不斷豐富文化的內在價值內涵,增強文化的外在價值張力,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改造社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09-07-15文化創造拒絕“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