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錛已有約4000年歷史
□早報記者 陳彥琳 文/圖
近日,南安霞美鎮(zhèn)四黃村村民黃先生在屋旁修建廁所時,意外地挖出一塊疑似文物的石塊。泉州文博人士劉志成鑒定后認為,這是新石器時代的生產(chǎn)工具石錛。
記者將石塊的照片傳給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教授蔡保全。蔡保全看過照片后表示,這塊石制品確為新石器時代的石錛,從石錛表面氧化程度判斷,這塊石錛大約有4000年的歷史。出土石錛,說明大約4000年前,在四黃村一帶就有原始人居住,種植農(nóng)耕。
地底挖出石錛
是新石器時代生產(chǎn)工具
幾天前,黃先生在家中老屋一側(cè)挖土修建廁所。工人挖到兩米多深的地方,挖到一塊石塊。“村里沒人懂得這種石塊為何物,感覺應(yīng)該是文物?!秉S先生托鄰居將石塊帶到了劉志成家中,讓他鑒定。
“這是一塊石錛!”看到石塊后,劉志成頗為激動。從這塊石頭的造型和打磨的工藝上看,他判定這是新石器時代的石錛。“它有一個弧刃,通體經(jīng)過打磨,新石器與舊石器的區(qū)別就在于有沒有經(jīng)過打磨。”
記者看到,石錛為長方形,單面刃,整體為土黃色,長15厘米、寬6.8厘米、厚2厘米。表面較粗糙,有些凹凸不平,背面則被打磨光滑,呈弧形,左右兩側(cè)為斜坡狀,一端刃緣斜向,較為尖利。
劉志成介紹:“這塊石錛材質(zhì)類似灰質(zhì)砂巖,表面的色澤說明它歷史久遠。它的外層是白黃色的氧化皮,這至少要幾千年才能形成。而由于埋在紅壤中,石錛被長期侵蝕,整體有些紅黃色,并附著一些黑色的印跡?!?/p>
石錛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主要的生產(chǎn)工具,相當于現(xiàn)在的鋤頭,用于耕作。劉志成說:“若是小塊的石錛,一般直接拿在手上,在土里刨土埋種。大塊的石錛則捆綁在枝丫或是木柄上,刨土砍伐?!?/p>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