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枯燥 李法明 畫
提起寒假作業,不禁會讓人想起厚厚的一疊課本和永遠做不完的習題冊。不過,成都小學生的寒假作業可不是這樣。不要羨慕嫉妒恨,他們的作業有的是需要吃遍成都小吃,有的是游覽成都景點,還有的是規劃花壓歲錢……(1月21日《華西都市報》)
就成都市一些學校推出的新穎化寒假作業內容來看,其總體上是在由書面作業向社會實踐作業轉變。而這種轉變,無疑是寒假作業探索與改革的一種進步。
對于寒假作業,人們并不陌生,多數是練習的重疊,是知識點的反復,機械式的練習,往往被放置一邊,等到上學之前的幾天,才會被學生記起。近幾年,尋求槍手代做寒假作業成為一大“景觀”,只是極具諷刺意味。這樣的作業不僅沒有多少意義,而且會逐漸消磨掉學生的學習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說,如何布置寒假作業,也在考驗著教師們的智慧。
近幾年,一些學校探索推出有創意的寒假作業,注重社會實踐,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而不是簡單去重復昨天的“故事”。在北京市宏志中學,寒假作業是以“文化之旅” 取代常規作業;山東省高密市中小學創新作業設計,以社會考察、實踐探究、活動體驗為主打,推出“民俗文化大排檔”菜單,學生自主選做喜愛的民俗作業,高高興興地過一個民俗特色文化年;而成都小學生吃遍成都小吃、游覽成都景點、規劃如何花壓歲錢等作業,則簡單、有趣……這樣的寒假不僅深受學生喜歡,而且富有實效性。
更重要的是,這種取代了書面作業的實踐化作業,可以讓孩子在完成過程中,充分地體驗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去認識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去規劃自己的壓歲錢,培養合理花錢意識和觀念等。
“吃遍成都”等新型的寒假作業,符合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其可貴之處在于打破了應試教育方式,讓學生從書本中解放出來,一面去培養自己的實際動手、行動能力等,一面去體驗生活、認識自我也認識社會,并且向生活與社會學習,積累成長經驗。
讓學生利用假期“吃遍成都”是寒假作業的改革,也是教育方式革新的嘗試,其本身確實是需要孩子完成的作業,但又超越了作業,而融入孩子的生活,成為培養孩子綜合能力的良好設計,值得肯定,也值得其他地方和學校借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2福州小學老師給學生發特別年終獎 不做寒假作業
- 2013-02-25這些少兒花燈特別嗎? 寒假作業激發無數創意
- 2013-02-22這些少兒花燈特別嗎? 寒假作業激發無數創意
- 2013-01-29"減負"令下 跳繩、做客、爬樓梯都成了寒假作業
- 2013-01-14"減負"催生另類寒假作業:學校可布置家務禁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