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游客在埃及神廟篆刻“到此一游”,七月中國旅客為了爭搶拍照位置在普羅旺斯大打出手,再到中國旅客被曝光在盧浮宮前“洗腳”,以及前不久中國內地游客在臺灣阿里山吐痰以致與臺灣同胞拳腳相向的消息。好像每一次的旅途中,都會聽說中國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雖然這種“中國式旅游”模式已經臭名昭著,中國人也早已與“不文明”“野蠻”“沒素質”畫上等號。但我仍想在輿論吐沫當中為中國人申辯,爭取一個喘息的地方。比如,內地游客在臺灣之行中與臺灣同胞發生爭執的事情,其實雙方都是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現在事情的起始開端也未曾真相大白??删驮谶@樣的基礎上,卻有媒體曝光“中國大陸游客不文明出游”的消息。打斗既成事實,沒有證據口說也無憑。對于這事,中國旅客直接被“見怪不怪”地扣上了“不文明”的帽子。再比如,中國旅客在盧浮宮前大大方方露出中國養生秘訣——“泡腳”的新聞,國內同胞看后大聲呵斥“又給中國丟臉了”!我們只看見了事情的表面,卻忽略了背后的故事。同胞在國外“洗腳”是丑聞,那她身旁坐的西方人,那個同樣將白花花的腳丫伸進噴泉里的白種人,他們的行為莫非就是西方文化?
這個社會,有太多被崇洋媚外心理蒙蔽雙眼的中國人,有太多一有事就喜歡嘩眾取寵,帶著放大鏡傳聲筒宣傳小伙伴兒缺點的人。試問,中國人過分解讀中國人,指著同胞的膿瘡秀給外國人看,這也是“中國式”行為的一種嗎?
其實,不文明行為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對于耳熟能詳的發達國家,他們的居民也會有不文明的行為。美國游客來到了一個景點,在大街上大聲喧嘩,在當地餐廳里嘈鬧嚷嚷。這種行為是不文明的。在英國,一個被世人評為文明的高尚國家;一個被認為所有男人都會紳士地為女士開門,脫下帽子微笑鞠躬的國家,可在凌晨卻能看見滿街穿著西裝的醉漢在街上嘔吐嘶吼,女士光著腳丫邊走邊尖叫邊傻笑,玻璃酒瓶呯呯嗙嗙被散落得一地都是。這種行為也是不文明的。
但是,既然能潛移默化將中國人與不文明劃上等號,就證明中國人的行為相比他人存在更多改進的間。因為有太多順手拈來就是一大把案例的事實,導致“中國式旅游”已成為一種標簽。我認為,不文明的行為多數體現于“自私”的心理。不文明排隊上廁所,因為我的時間比別人更寶貴,耗不起排隊。不文明隨地扔垃圾,因為找不見垃圾桶,垃圾放在我手里我不方便。不文明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因為我激動我無法控制自己的音量,我怕我的同伴聽不見我的聲音。
文明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禮儀,是一種文化涵養的體現,是一種謙讓、一種感同身受、一種易地而處的理解。只有明白了文明的意義才能學會文明。文明是一個人素養的最佳表現,代表著你這個人的內涵象征。但是,當十個不文明,百個不文明的人站在一起的時候,他很有可能就被解讀為一個民族的不文明?;鶖底兇螅笳鞯囊饬x就更大。旅行當中每一位游客都是國家的形象代言,一言一行都關乎著國民素養的體現。若想扔掉“中國式旅游”這樣的標簽,就應該讓文明成為一種習慣,多一點禮讓,多一份尊重。(馮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1探訪泉州6傳統村落 保護開發不應局限于旅游
- 2013-10-31打造三大旅游精品 推動“文化泉州”旅游品牌發展
- 2013-10-31探訪泉州6傳統村落 保護開發不應局限于旅游
- 2013-10-31《旅游法》實施滿月 團隊游客劇減出境游價格大漲
- 2013-10-31明月山:差異化路徑推動旅游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