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許多人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平常不去關心和孝敬父母;還為自己辯解說將來事業有成再來孝敬父母也是不遲,甚至長時間不回家看看父母,此種行為當然談不上孝敬。
其實,孝敬父母除了不讓父母擔心自己,照顧好父母的生活起居之外,更要關心理解他們的內心。很多人以為給父母買了東西、給了錢就是盡了孝道,而很少去關心父母在想什么、做什么,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盡孝。定期看望父母、定期給父母打電話,凡事多和父母溝通,多與父母商量,多聽父母嘮叨,這樣的精神上關心,比物質上的盡孝更重要。
對于子女在異地求學、工作的父母來說,或許節假日是他們一年之中僅有的幾天能與子女團聚的時刻,但他們的滿心期盼卻變成了空歡喜一場。平日里子女不在眼前,心中只有思念,如今假期來臨,子女雖然回家了,但是卻忙于各種應酬、來往,給原本思念兒女的父母們又平添了幾分無奈與掛念。
每個人都是自己子女的學習模仿的對象,你如何對待你的長輩,你的晚輩就會如何去對待你。當你還沉浸在與同事朋友的歡聲笑語和推杯換盞中而冷落了父母、疏遠了親情,覺得將來再去孝敬他們也來得及的時候。殊不知,這種不孝行為帶來的影響也可能為你冷清的晚年埋下了伏筆。當你看到父母逐漸衰老的容顏,日益緩慢的腳步,想到自己的子女將來也可能不孝敬自己,心中難道沒有一絲觸動和感悟?
應該說,每個人的人生,都面臨著出生,成長和衰老這樣不可避免的過程。年幼之時,在父母的呵護和社會的關愛之中,健康而無憂無慮地成長著。從對社會和人生的一無所知,到初有學識,再到完全融入社會。每一步,每一程,無不有著上一代人精心照料的痕跡,也無不是踏著上一輩人創造的物質及社會基礎的基石之上的。而在他們需要關心理解之時,就需要我們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去盡一份孝道。值此新春佳節之時,讓我們把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發揚起來,過一個有孝有愛有溫暖的春節。
在春節來臨之際,你的父母不期望你能夠給家里帶回多少財富,他們只希望能夠在外漂泊了那么久的你回來共同過一個快樂幸福的春節,父母不希望在春節的時候,看著別人快樂慶團圓,自己卻滿眼充滿思念的淚水在電話中聽你的聲音,快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去吧。(特約評論員 李潤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2漳浦12名留守兒童新年心愿:爸爸媽媽回家過年吧
- 2014-01-20《老爸太囧》劇組將在廈門過年 現身中山公園做義工
- 2014-01-20丟錢的熊大姐夫妻倆返鄉過年 善款捐贈給家鄉學校
- 2014-01-16漳浦留守兒童想陪爺爺過年 寫心愿讓爸媽回老家圍爐
- 2013-12-18“暢通返鄉路”又有新動作 包動車送員工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