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陽光照耀下的廈門格外美麗,市民紛紛帶著孩子到戶外享受日光浴。(本報記者 王火炎 攝)
【名片】
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深入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努力締造天藍地綠水凈的優美宜居生態環境,把廈門建設成為生態經濟發達、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明高度發展的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寒冬的筼筜湖畔,依舊郁郁蔥蔥、鳥語花香。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白鷺們嬉戲的身影以及附近還在崛起的高樓。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不少人漫步水岸,呼吸這里帶有泥土芬芳的清新空氣。
透視廈門這些年的成長軌跡,“生態”的烙印隨處可見。在《美麗廈門戰略規劃》中,“生態優美”行動更是成為廈門今后發展的一條清晰脈絡。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我們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城更美。
與生態改善無關項目
都將攔在“紅線”之外
未來在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重要濱海濕地、部分無居民海島,與生態保護、改善無關的項目,都可能被攔截在一條“紅線”之外——這條線,便是多年來廈門環保界人士熱情呼喚的“生態紅線”。
與“生態紅線”相對應的,還有生態功能區建設工程。我市將強化主體功能區約束機制,嚴格管控措施,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美麗廈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暨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的編制也被擺上日程,種種跡象表明,廈門接下來將通過加快生態文明立法進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
保育十大山海通廊
打造十條流域廊道
得天獨厚的山海資源,構筑起廈門獨特的美。值得期待的是,接下來,我市將保育十大山海通廊,構建“山、海、城”相融共生的空間格局;同時打造十條流域廊道,開展城鄉環境“點、線、面”綜合整治,營造優美宜居生態環境。
綠道慢行系統,如今也開始漸漸步入人們的生活。我市的目標,是利用幾年的時間,形成多層次、全覆蓋的都市型、郊野型、生態型綠色休閑走廊。
構筑“山海相護、林海相通”的生態安全格局,在廈門“生態優美”行動計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措施,包括打造陸域綠色森林生態屏障和沿海藍色海洋生態安全屏障,以及推動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協同處理廈漳泉龍閩西南區域環境污染問題等。
藍色綠色兩大工程
讓廈門生活更愜意
碧波蕩漾,綠樹成蔭——在廈門,有藍色綠色兩個工程,它們就像是兩條彩帶,鋪開廈門市民溫馨浪漫的新生活。
藍色,指的是海洋建設工程,我市將通過大力推進海域綜合整治,加大濱海岸線保護力度,抓好典型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和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建設國家級海洋公園,打造濱海旅游新亮點等重磅舉措,來呵護與我們朝夕相伴的大海。
而綠色城鄉建設工程則要全面系統推進城鄉綠色建筑與低碳生態建設,借助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及“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示范城市的契機,實現城鄉環境、人與建筑的和諧統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0廈門將劃“生態紅線”為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城更美
- 2014-01-17福州統籌城鄉一體發展 加快“生態市”創建步伐
- 2014-01-15海滄全力沖刺國家級生態區 打造美麗宜居新城區新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