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文明創建〕
?
松溪縣古弄村“村民約法”做法好
?
松溪縣古弄村是國家級生態村。多年來,該村按照“反映一項、討論一項、成熟一項、通過一項、生效一項、執行一項”的思路,形成了治安調解、綠化美化、環境衛生、文明規范、公墓管理、生態保護、土地流轉、生產合作、山林管理、敬老愛幼、換屆紀律、紅白喜事等“村民約法”,有力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立工作機構
“村民約法”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有關規定,由村兩委指導村民民主產生理事會,理事會牽頭組織村民對本村的日常村務管理、生產生活事項等進行共同約定,對村民在生產生活中反映出普遍性問題,在不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前提下,經村理事會討論提交村戶表決通過,實現村民對村里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村民約法”是村民自我“約法三章”,體現村民意志,對全體村民具有約束力,體現了人人平等、民主自律、管理自主的要求。
二、明確工作程序
按照“四議一審一公布”的程序產生,即:理事會收集村民意見建議或倡議、村兩委和理事會商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合議、全體村戶代表五分之四以上決議同意并簽字。鄉政府審核全村戶代表表決通過的“約法”,審查是否與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相抵觸,審核通過后公布施行。多年來,古弄村先后出臺了《古弄村公墓管理約定》、《紅白喜事村民約法》、《生態保護村民約法》、《山林(毛竹)管理村民約法》、《環境衛生村民約法》、《文化活動和場所管理村民約法》等多項“村民約法”,有力協調了鄰里關系,約束了村民行為,規范了村務管理,村民交口稱贊。
三、嚴格規范推行
多年來,該村嚴格規范推行“村民約法”,成為了農村社會管理的一個有力補充。2005年,村民選舉產生了“古弄村公墓理事會”,全體村民表決通過《古弄村公墓管理約定》,建造了全縣第一個體現公益性、福利性和平等性村級公墓,有效解決了村民侵占山地建墳造墓、影響村容村貌和殯葬改革的問題。2011年,村民張某盜砍了三棵樹木,經查屬實后,村里依據“村民約法”中的《山林管理規定約定》,他不得不向全村檢討并花2000多元向318戶鄉親各送出了半斤豬肉。2012年底,針對部分村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理事會牽頭通過了《紅白喜事村民約法》,要求村民“紅白喜事”統一用餐標準、固定地點和專人代辦,村兩委騰出村部空地裝修成大餐廳,添置桌椅、碗筷,得到村民一致擁護和好評。“村民約法”日益為村民所接納和遵守,成為了情與法的“民間契約書”。
四、推動經濟發展
毛竹林是古弄村最大的資源。在村兩委的推動下,村理事會出臺《生態保護村民約法》和《山林(毛竹)管理村民約法》,將村里6000多畝毛竹林分給村民承包經營,要求村民“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村里通過建立毛竹豐產林基地、修建竹山林業公路、開展墾復、施肥、采伐等技術和管理合作、創辦竹筍(毛竹)專業合作社等,使毛竹的立竹量、單產、畝產值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很大提高。2012年,古弄村筍竹收入達30多萬元,加上茶葉、煙葉、水稻、玉米等收入,全村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7300元,毛竹山成為古弄村的“聚寶盆”。“村民約法”的實踐還培育帶動了一批村里的致富能人,吸引了外出創業成功鄉親回鄉興辦企業,大大促進了村里經濟的發展。
五、改善村容村貌
古弄村通過《環境衛生村民約法》,開展了以衛生改廁、沼氣開發利用、道路庭院美化綠化為主要內容的“三位一體”創建活動和以衛生、環境、綠化、道路為內容的集中連片整治。2012年村里先后建成兩個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對生活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建設了以濕地為主題的交溪公園和休閑為主題的幸福公園,成為村民農閑休息的好地方。村里還添置35個垃圾箱和2輛保潔車,雇用4位村民為衛生保潔員進行道路清掃保潔和垃圾集中處理。此外,村里籌資對村溪進行河道清淤、拓寬河床、修建堤壩、放養魚苗,對村道兩旁種樹綠化,對家禽家畜進行圈養管理,對農具雜物進屋堆放,對村墻廣告進行清理和集中張貼。村里還結合鄉村的自然條件、風俗習慣等特色村情,突出文化建設,著力提升村民整體素質。每年正月初三,在村禮堂放映電影和舉辦“古弄春晚”,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樂。成立了全縣第一家農民“鄉情·鄉音”詩社。農家書屋、報刊閱覽室、老年活動中心、文化科技長廊、健身廣場等公共文化設施一應俱全,村里每年還評選“十星文明人(戶)”,鄉風民風更加文明和諧。
???????????????????????????? ???????(松溪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