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西街:活版“清明上河圖”盼增色添香 2014-01-08 09:59?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西街,是有鄉愁的地方。而事實上,對于很多人來說,西街還是現實中的機緣,和比鄉愁更貼近生活的情愫。 |
相關報道>>> 喚起鄉魂 有人參與的文化才能活 □駱中釗 泉籍建筑專家古民居研究學者 □早報記者 蔡紫旻 林福龍 實習生 周培菁/文 潘登/圖 本期話題 如何將“古董碗”與現代業態結合 實現永續發展? 泉州市兩會召開期間,以“西街復興”為代表的老城區復興計劃引起各方關注。如何對藏滿故事與歷史寶藏的泉州老城區進行保護性開發,令其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而不至于在時代洪流中走向沒落?昨日起,早報推出了“西街復興 群言堂”欄目,每期設置一個話題,邀請代表委員、專家學者、業界代表、市民網友參與討論,暢所欲言。 你可以撥打互動熱線96339,或者@東南早報 官方微博,或者在@東南早報新浪官方微博置頂微博下建言獻策。 西街片區改造規劃方案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泉州市人大代表、泉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林勁松日前接受早報專訪時,將西街比作一個有待深挖價值的“古董碗”,需要懂它的人發掘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而復興的關鍵是提升街區業態,同時保護舊城肌理,提升配套設施,尊重居民意見等,體現出規劃專家們考慮規劃時的題中之義。 如何將西街的美,在保護的基礎上整理發掘,與現代業態有機結合? 泉籍建筑專家、古民居研究學者駱中釗提出了“讓傳統元素喚起人們的鄉魂,用鄉魂喚起鄉愁與鄉思”的觀點,“魂”就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而一個街區蘊含的歷史文化,只有讓居民真正參與進來,才能真正熱鬧起來,進而實現街區的繁榮。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