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在四川綿陽市人民公園廣場跳舞的七旬大媽被來歷不明的數顆鋼珠擊中,太陽穴附近受傷紅腫。據其他常年在廣場上跳舞的市民說,從今年6月份起就有人向樓下射鋼珠,幾個月內已經發生了五六起。據猜測,此事可能是周邊居民不滿噪音而采取的報復行為。(合肥熱線)
近幾年來,廣場舞在全國各個城市中迅速興起。每當華燈初上時,無論春夏秋冬,在廣場、公園都能看見一群踏著動感節奏的歡樂舞者,還不時夾雜著家長里短的歡聲笑語。這些人主要以中老年女性為主,少則十幾個,多則上百人,她們扭動著身軀翩翩起舞,猶如街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跳廣場舞既豐富業余生活,又能鍛煉身體,是件好事。然而,很多時候廣場舞卻成了市民的“擾民舞”,一些過激行為也屢見報端,南京男子砸音響、武漢老太被潑糞、北京男子鳴槍放藏獒,四川大媽被鋼珠擊中,接二連三的廣場舞事件讓廣場舞成了眾矢之的。
今年7月份,國家體育總局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聯合主辦了首屆全國廣場健身操(舞)征集及展示交流活動,香格里拉等全國幾十個城市也都舉辦了廣場舞大賽。廣場舞成為一項全民健身運動,是城鄉健身社交新方式,有人稱之為“中國式健身”。誠然,作為一項頗受歡迎的群眾健身項目,廣場舞確實能夠提高全民健身意識,給人們帶來健身娛樂,怡情悅性,加強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參與者的思想和情緒得到盡情釋放。但由于廣場舞幾乎都在社區居民點,大多數距離住戶很近。廣場舞這個“城市最高音”因其激烈、高亢的伴奏音樂嚴重影響了他人的休息和孩子的學習,騷擾了人們正常的生活。
在廣場舞擾民事件中,卻隱藏著健身場所稀缺的問題。在如今高樓林立的大城市建設中,建筑的容積率普遍比較高,留給公眾健身的公共空間十分有限,雖然,各地政府都紛紛要求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但傍晚的時候,該中國大媽健身的時候,很多中小學校都放學關門了,學校的體育設施也成了擺設;另一方面,社會上免費或平價的健身場所嚴重短缺,讓中國大媽掏錢去場館健身也不現實。當然,健身場所的稀缺不能成為擾民的借口,不能只顧自己的健身,而不管他人要求安靜的權利,那么,如何才能讓廣場舞舞出城市最和音呢?
首先,要加強監管。國家雖然出臺了《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要求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各地也紛紛出臺了相應政策,如重慶市出臺《重慶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辦法》,《辦法》規定,進行集會、娛樂、健身等活動的,不得噪聲擾民。否則,將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湖南省長沙市韶山路社區成立“廣場舞自律協會”,大媽們約定遵守固定時間和地點,消除對小區居民的干擾;湖南瀏陽由居民代表、廣場舞代表、相關部門共同制訂相關細節,出臺了“廣場舞公約”等。制度措施的出臺,為進一步治理廣場舞噪音奠定了法律基礎,但是監管的不到位,或者是缺位,造成一些部門都可以管,但誰都不愿意管。作為城市的管理者,應不懼煩瑣,主動作為,抓好規范與管理,重點在“時間的選擇”、“音量的控制”、“地點的規范”上下功夫,引導社區成員共同制定各方認可的公約,共同參與城市管理。
其次,加強市民社會公德意識教育。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要利用報紙、網絡、手機、宣傳欄等各種載體,對市民進行常態化教育。教育切不可走形式,而是要密切聯系實際,讓她們認識到噪音污染的危害,做到“換位思考”。
最后,給廣場舞找到合適的位置。加大公共娛樂設施建設的投入,體育健身場所、文化娛樂場所等應科學設計,配套跟進到各個生活社區。同時,組織其他社交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李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