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當滾滾熱浪襲卷而來之時,紹興市政府騰出會議中心,打開空調,請民工晚上納涼過夜。在政府帶動下,其他沿街經營戶、銀行、超市、營業廳、賓館飯店等企事業單位紛紛設立“愛心避暑點”,請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來這里吹吹風、歇歇腳、喝點水。所有這些,都成為今夏紹興市區的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如今,熱浪早已退卻,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昔日的避暑點并沒有隨著夏天的離去而消失。相反,在市文明辦等部門的倡議下,這里成了“四季驛站”。昔日的避暑點改名之后,依然放有飲水機、一次性茶杯等飲水工具,一輛輛裝有臉盆、毛巾以及醫藥箱的小型推車仍然在一旁隨時“待命”。
這些年來,一些地方的銀行、大型公司曾經發生過驅逐蹭涼客的新聞,面對白發蒼蒼的老人、孤獨無助的環衛工人,那種喝斥、推搡、甚至毆打,讓人不寒而栗。但是,相關方面往往義正嚴詞,我們是經營單位,沒有免費供人納涼的義務。這話本身沒錯,但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但是酷暑之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會想到來你這里。蘇東坡有詞曰:“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事實上,在民俗醇樸的地方,日高人渴之際,路邊只要有人家,敲門進去,要碗水喝,沒人會來拒絕你,更不會驅趕你。隨著城市發展,文明程度只能更高,而不是降低。
對于機關單位而言,其宗旨本來就是為人民服務。人民困于烈日干渴,提供免費的茶水,提供空調陰涼,是理所當然。對于一些大型企業而言,也是一樣。現在,許多企業習慣使用“企業公民”這一的概念。而“企業公民”的內涵豐富,有一層意思就是富有道德素養。在這種情況下,為環衛工人等弱勢人群基本的人道幫助,不也是非常應該的嗎?
也正因如此,今年夏天市委市政府號召沿街機關企事業單位為環衛工人提供愛心非常必要,也非常基本。雖然說愛心奉獻在于自覺,但是為了動員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政府部門通過文件的形式進行倡導,有利于將這種愛心固定下來,并逐步推廣,這種做法實質上起到了愛心制度化的作用。我們紹興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這是一種創舉,無疑是值得大力推廣的。
我們也欣喜地看到,隨著時令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單位響應這一號召,延續著由夏經秋至冬的服務,并不斷創新創優,無私地捧出了一片片愛心,終于使原本臨時性的“愛心避暑點”成為“四季驛站”,從而讓愛心之花常開,文明之樹常青,這座城市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美麗。(孫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