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甸柳新村居委會主任陳葉翠日前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我們的社區黨員我們的老百姓,不能天天去見習總書記,也不能天天見我們省委書記,也不能天天去見我們市委書記區委書記,他每天見的就是我,天天見的就是我。我雖然沒有那么高的職務,但是我就能代表我們的黨在行使著為人民服務的權力。這樣說有點大,但是實際上真是這樣。我要是干不好,他們就在罵共產黨;我要干得好,他們就會對黨寄予厚望。(新華網 12月21日)
陳葉翠的話很樸實,也說出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作為與群眾接觸最親密、身處群眾工作最前沿的群體,基層干部一定要當好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基層干部開始被誤讀,甚至被“污名化”,“慵懶散”、“吃拿卡要報”等“污名化”詞語頻頻見諸媒體。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是極不客觀、不公正的。不可否認,基層干部中的確有利用子女結婚斂財、公款旅游,甚至有貪污腐化、違法犯罪之類的“害群之馬”,但這只是基層干部隊伍中的少數,他們代表不了所有的基層干部。
事實上,基層干部主流是好的,從把百姓事視為天大事的菊美多吉,到用畢生精力守護一方綠色的樊渭,從敢為群眾擔風險的韓麗,到“十大最美村官之一”的劉國忠……一名名優秀基層干部始終把群眾裝在心里、舉過頭頂,以堅守詮釋職責、用忠誠鑄就事業、靠奉獻贏得民心。在這些干部背后,還有更多的普通基層干部,他們堅守在平凡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以“最弱的肩膀”扛起“最重的擔子”,默默付出艱辛和汗水、良心和責任。這才是基層干部真正的“底色”和應有的“名聲”。他們扎根基層,心系群眾,任勞任怨,舍小家、為大家,帶一方群眾致富,保一方群眾平安,是社會正能量的源泉。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在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基層干部常被推到信訪維穩、征地拆遷、群體事件等各種矛盾利益沖突的最前沿,同時也站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他們不應被“污名化”。任務重、壓力大、待遇低、晉升難是基層干部的真實寫照。盡管境地如此尷尬,但絕大多數基層干部仍像“最美村官”一樣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俗話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我們必須警惕基層干部“污名化”的潛在危害,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大基層干部教育和管理力度,進一步提高基層干部的整體素質;各類媒體要“鐵肩擔道義”,不能為了吸引眼球,片面夸大或渲染基層干部的“負能量”,而要積極挖掘宣傳基層干部的“正能量”,當好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打造基層干部整體的良好形象。廣大群眾也要走出“一葉障目”的誤區,客觀公正地評價基層干部,不能讓他們在改革實踐中流血流汗又流淚,累腦累身又累心,而應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激勵他們為實現美麗的中國夢而無悔奮斗。(李木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