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帶頭推動殯葬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12月20日 人民網)
殯葬是對死者遺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前進,文明、生態意識的不斷提高,殯葬形式理應緊跟時代發展腳步,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從輕從簡。可是近年來奢侈葬禮、豪華墓地的新聞不絕報端,其中不乏黨員干部身影。云南省昭通市永善縣官員憑借顯赫地位為父連辦6天喪葬宴,且每頓不低于200桌。廣東汕頭市潮南區仙城鎮一村支書毀林24畝造豪華墳墓。湖南衡南官員奢華墓地雕龍刻鳳堪比皇陵。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大量黨員干部對葬禮如此大操大辦,對豪華墓地趨之若鶩?
首先,近年來封建迷信在一些官員身上回潮、滋生和蔓延。不信馬列信宗教、不信科學信鬼神,“講馬列眉頭皺緊,說菩薩眉飛色舞”,“談理想支支吾吾,吹算命唾沫四濺”,黨員干部滿身“邪氣”。為了官運亨通,就設法讓“祖墳上冒青煙”,看風水、擺方位,一座座豪華墳墓由此誕生。
其次,部分黨員干部靠辦喪事借機斂財。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操辦老人的后事也是人之常情,黨員干部本應本著節儉辦事的原則,可是部分官員卻將文明簡樸、節約辦喪事的殯葬禮俗拋之腦后。頂風作案操辦起了變味的“喪葬宴”,彌漫著濃厚的“斂財味”和“腐敗味”。
總之,奢侈葬禮、豪華墳墓,都是對科學發展的褻瀆,對現代文明的挑戰,更是對社會風氣的極大污染。《意見》的出臺,著力規范黨員、干部治喪行為,整治不良治喪風氣,既是對殯葬改革由黨員干部帶頭推動、廣大群眾積極響應這一優良傳統的繼續發揚,也是對全面整治“四風”、加強黨風政風建設的深入推進,對于狠剎奢靡低俗之風,進一步深化全黨全社會對殯葬改革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唐林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30解決讓座問題不能寄望于道德綁架
- 2013-12-30完善道德“生態系統”
- 2013-12-30志愿服務彰顯社會道德力量
- 2013-12-30貼心幫扶道德模范讓好人有好報
- 2013-12-30道德之樹 不應掩蓋事實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