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這個詞大家并不陌生。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里,關于敬畏比較著名的學說應該是孔子的“君子三畏說”,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今天,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食品安全問題,還有一些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如果歸結(jié)為人性的層面就是不負責任、自私、貪婪、愚昧,而這又源于人的信念、倫理、哲學的荒蕪,也就是沒有了對自然、對生命、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都主張重溫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認為培育和強化敬畏意識,無論是對于人類行為的自我約束和德性自覺,還是對于抑制人類中心主義的泛濫,以及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和諧社會的建構(gòu),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更應該心存敬畏。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寫道:“有兩種東西,我們愈是時常愈加反復地思索,它們就愈是給人的心靈灌注了時時翻新,有加無已的贊嘆和敬畏: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則。”而公務員心中的道德法則又是什么呢?李源潮同志曾指出:“領導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歷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經(jīng)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敬畏百姓,讓自己做的事情能對得起養(yǎng)育我們的人民;敬畏人生,將來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感到后悔。”習近平同志在遼寧考察時強調(diào):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做到臺上臺下一種表現(xiàn),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越界、越軌。可見,敬畏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信念,更是對公務員、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告誡和提醒,也是對我們的要求和期待。
首先要敬畏知識。要生存,要發(fā)展,要滿足時代的需求,要服務于社會,都需要知識的力量。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但是知識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為了滿足工作的需要,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為了不被社會所淘汰,一定要有這種學習意識,勤奮學習,更新知識,給自己充電,以提高能力。
然后要敬畏組織。每一個黨員都會記得入黨宣誓的儀式上,我們宣讀入黨誓詞時的激動、莊嚴和神圣。人黨宣誓,表示我們自愿承擔共產(chǎn)黨員的政治責任,時刻牢記黨對自己的要求,終身牢記自己的誓言,提高對黨的事業(yè)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以實際行動履行自己的誓言。
之后,還要敬畏責任。應該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心,敬畏崗位,敬畏責任,把崗位當成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事業(yè)來干,而不僅僅是當作謀生手段。要以對崗位、對工作、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破除僥幸心理,克服畏難情緒,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一絲不茍、兢兢業(yè)業(yè)干好本職工作,并把這變成自覺追求。
最后,要敬畏人生。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每一個人都應力爭在人生軌跡上多留光彩,不留遺憾。所以一定要知所循、知所守、知所拒,穩(wěn)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幸福,志存高遠,以人生有限的時間追求無限的精神財富。(威伊)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26鯉城區(qū)禮儀專家為企業(yè)職工進行文明禮儀培訓
- 2013-12-26連江縣開展2013年“十星文明戶”評選活動
- 2013-12-26晉江市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紀實
- 2013-12-26南靖開展“機關先行交通文明”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