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手跡 講述毛澤東的福建緣
省檔案館推出毛澤東手跡展,是我省史上最全面的一次毛澤東手跡展,其中多件展品與福建有極深淵源
毛澤東為《福建日報》題寫報頭
東南網12月2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練仁福)福建省檔案館昨日推出毛澤東手跡展,共展出從中央檔案館仿真的手跡墨寶90件,包括詩詞、題詞、書信、文電等。這也是我省史上最全面的一次毛澤東手跡展,其中多件展品與福建有著極深淵源,真實記錄了毛澤東與福建的故事。展覽地點為省檔案館新館(福州市閩侯縣大學城中心共享區明德路2號),免費對外開放。
展品囊括毛澤東手跡中的數個之最
此次共展出從1912年到1965年期間各年代的毛澤東手跡90份,是從近500份手跡中精選出來的,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毛澤東創作的詩詞,為各行各業所作的題詞,寫給親朋好友的書信,以及親自擬寫批改的文電等,許多展品首次與福建觀眾見面,十分珍貴。
一些展品囊括了毛澤東手跡中的數個之最,如寫于1912年的毛澤東最早的一篇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論》,該文是他以第一名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學之后參加作文大賽時寫的,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毛澤東最早的一篇文章。
從展出的書信中,還可以看到毛澤東并不為人們所熟知的柔情一面。例如,分別寫于1921年、1923年的《虞美人·枕上》和《賀新郎·別友》,當時毛澤東與楊開慧新婚不久即分別兩地,不免離情滿懷,就寫了這兩首詞,抒發了離別愛人之后的思念之情。
另外,毛岸英犧牲后,他的妻子劉松林極為悲痛,精神狀況長期不能恢復,1959年毛澤東寫信給劉松林,除關心她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外,信中還親切地稱劉松林為“娃”,落款為“爸爸”,這在他給子女的信中非常罕見。
毛澤東寫給兒子毛岸英、毛岸青的書信
為《福建日報》題寫報頭重寫三個“福”字
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多件題詞、書信與福建有關。例如,1950年9月,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回家鄉集美定居,欲立“集美解放紀念碑”,他寫信請主席為紀念碑題寫碑名,毛主席欣然命筆,題寫了“集美解放紀念碑”的碑文,這是毛主席僅有的一次為一個鎮題寫解放紀念碑碑名。
陳嘉庚十分關心家鄉建設,多次向中央提議在福建修建鐵路,并于1952年5月、12月兩次致信毛澤東。在毛澤東、周恩來的關懷下,1954年鷹廈鐵路正式動工建設。
展品中還有一幅“福建日報”題詞,但是“福”字與現在的《福建日報》報頭卻不同,這里還有一段小插曲。1964年,“福建日報李瑞興等數十人”寫信給毛主席,請他題寫報頭,但收到毛主席寫好的報頭時卻發現,他的題字氣勢磅礴,大概是一揮筆,將“福”字中“田”的一角寫到紙外去了。后來毛澤東又重寫了三個“福”字,并自己圈定了一個。毛澤東題寫的“福建日報”從1965年元旦起一直沿用至今。
關于金門炮戰問題,毛澤東寫信給彭德懷、黃克誠
毛澤東所著《調查工作》 在閩失而復得
展品中還有毛澤東在閩西創作的詩詞,親自修改的《古田會議決議》,親自擬寫的關于解放福建等地的電令《對于向全國進軍的部署》,關于金門炮戰問題致彭德懷、黃克誠的信等,而毛澤東修改的《調查工作》,還有福建的貢獻。
1930年5月,毛澤東在江西尋烏調查后,起草了《調查工作》一文。同年6月上旬,毛澤東帶著初稿來到上杭,交由閩西特委翻印出版。可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調查工作》小冊子卻意外散失。1960年初冬,中央檔案館從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報送的革命歷史文件目錄中,得知有毛澤東寫的《調查工作》這一重要文獻,并呈送毛澤東。毛澤東得此,如獲至寶,欣喜地說:“見到這本小冊子,就好像見到了30多年沒見過面的兒子。”1961年1月,毛澤東不僅仔細改正了文中的錯別字,將此文改名為《反對本本主義》,還親筆作了批示說:“1961年1月忽然從中央革命博物館里找到,而中央革命博物館是從福建龍巖地委找到的,看來還有些用處,印發若干份供同志們參考。”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