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秀山中學校園格外熱鬧,圖書館擠滿了正在看書和下圍棋的同學。
福州新聞網訊 周末的秀山中學顯得格外熱鬧,體育館內有的同學在打籃球,有的在打羽毛球;圖書館里擠滿了看書的同學;數字青少年宮的電腦前坐滿了正在查閱資料的同學……孩子們沉浸在歡樂和知識的殿堂(如圖)!
校長連勝寶告訴記者,該校共有1064名學生,其中約70%是外來工子女。家長們平日忙于生計,孩子們放學后無人看管。考慮到農民工工作和生活的特殊性,學校在節假日也全面開放數字青少年宮、圖書館、體育場館等設施,老師輪流駐守學校,讓農民工子女在周末也可參加書法、繪畫、打羽毛球等興趣活動,免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在學校數字青少年宮,記者碰到了一對來自四川的姐妹張超凡和張晗。“我們的課余時間幾乎都在這里度過,學校就像我們的家一樣!”妹妹張超凡告訴記者。去年,姐妹倆參與中國婦聯、國際勞工組織的“預防拐賣項目”,把福州方言歌曲《三句半》唱到了北京,并獲國際合作優勝獎。張晗還告訴記者,22日是冬至,學校組織大家搓“米時”,此外,每年還舉辦包粽子、煮拗九粥、學做福州小吃等富有福州民俗特色的活動,讓她們融入并愛上第二故鄉。
如今在晉安區,越來越多外來工子女在這里成才。鼓山中心小學的農民工子女賀超偉代表福州市的小學生參加了世界級的機器人比賽;鼓山新區小學的外來工子女把新穎的“平安操”跳到了人民大會堂;在鱔溪小學,外來工子女不僅有機會學習福州特色的閩劇,還有機會與國家頂級表演藝術家同臺演出。
在福州,為了讓隨遷子女“進得了、留得住、學得好”,福州市對其建立統一學籍,在班干部配備、入團入隊、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鼓樓為外來工子女配備優良師資;臺江以家訪等形式,幫助外來工子女提高成績;晉安區投入500萬元建起20個校園“數字青少年宮”,投資近千萬元建立18個校園省級示范圖書館;倉山區啟動校安工程改造項目,改善辦學條件,擴容學位。
新聞鏈接:
讓農民工子女享受公平教育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量來自外地的勞動力涌入福州。2006年至今,福州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以萬人左右的趨勢逐年遞增。為確保農民工子女都能接受九年義務教育,2007年7月,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決定》,將接收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189所定點學校全面放開。目前,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生達13.5萬人,其中91.4%在公辦學校就讀。2011年起,我市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小學一年級實行電腦派位政策,操作更加公正、便捷。在此基礎上,今年福州市開放福州三中、福州四中、福州高級中學、連江一中、連江尚德中學、福清華僑中學、長樂華僑中學等7所一級達標高中,面向本省非榕籍的外來學生招考。
記者手記:
在榕樹下幸福成長
農民工子女是“同一片藍天下流動的花朵”,他們生活在福州這座城市中,他們的父輩為這座城市的進步和發展揮灑著辛勞和汗水。關心和保護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對于他們來說,“認同感”是產生歸屬感的前提,而獲得公平的教育資源更是通往“認同感”的最重要途徑。不可否認,現階段我市教育資源有限,教育困境仍然存在,希望有關部門克服重重困難,千方百計解決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讓越來越多的“流動花朵”在榕樹下生根發芽,健康成長!
(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文 廖云嵐/攝 通訊員 丁凌風)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