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2月19日訊? 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那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卻變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為了更好地保障這些孩子健康成長,泉港區涂嶺中心小學全力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一位留守兒童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13歲的蔡鵬來自涂嶺鎮秀溪村,因為父母遠在新疆工作,他不得不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從三年級住校時的不適應,到現在他已經喜歡上了校園生活,一路下來小蔡說最感謝的就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六年級學生蔡鵬:“那時候在床上有流眼淚,很想家。現在沒了,在這里,宿舍朋友,生活老師都很像自己家的親戚兄弟姐妹。” 在涂嶺鎮中心小學,和蔡鵬一樣的留守兒童并不少。他們或住校,或由爺爺奶奶負責日常生活。學校已經成為這些留守學生的另一個家。食堂里,有均衡搭配的營養餐;宿舍里,有生活老師如同家長般的悉心照料;鄉村少年宮里,留守學生們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特長課程,家庭式關愛留學守生的模式滲透在這個小學的各個角落。
六年級學生 鄭佳藝:“爸爸媽媽在石獅工作,開了一家店,在家里是爺爺奶奶照顧我的,在學校老師也很關心我,會給我一些鍛煉的機會。”
生活老師朱秋元:“父母都不在身邊,所以照顧他們是我們的責任,他生病的時候,我們就帶他去看醫生,他需要什么東西我們就幫他買,(讓)他們住在這里就像在家里的感覺。”
涂嶺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黃凱云介紹,學校在接收留守兒童時,會詳細記錄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父母務工情況,特別是在假期的心理、活動、勞動和學習等情況,建立留守兒童動態監測機制,呵護他們健康成長。
涂嶺鎮中心小學副校長黃凱云:“主要體現在關愛兩個字,我們的班主任,科任老師,生活老師能夠切實負起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的責任,使孩子能夠體會到不一樣的家庭溫暖,我們引導孩子們利用假日積極參加鄉村少年宮的各項活動,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快樂地成長。”(泉州市泉港區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