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成都達州的小孩攙扶老人反被訛詐的事件,終于有了好的結果,孩子的愛心得到公正的審判,敲詐之人得到法律的嚴懲,這也算是大快人心之事,眾望所歸。然而縱觀事件的全過程,道德天平的重度失衡又給了我們嚴峻的的現實拷問:中華傳統美德該如何傳承?
五千年華夏文明是中國的驕傲,中國是禮儀之邦,素以"東方文明"著稱。尊老愛幼是中華傳統美德中非常重要的"正能量",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思想是一種大愛的傳播,讓這種大愛傳承,唯有從孩子抓起。
以前也曾有過老人"碰瓷"的事件發生,令社會上更多人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擔心和后怕。做好事本是一件身心愉悅、內心坦然的事情,卻讓人有了每每援助時的忐忑與不安,"好人難做"的感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現在"予人玫瑰,招來'臭蟲'"的事實,卻讓"香"氣的本質變了。無獨有偶,10月30號,發生在廣東汕頭河浦中學的兩名高三學生救一名摔倒的騎車老人回家的事件,如出一轍。所以我們說,此類事件并個案,反映的是全社會關注的道德誠信問題。道德也是講誠信的,一次又一次的"碰瓷"事件所釋放的"負能量",讓我們原本"脆弱"的誠信危機再度蒙羞。
蔣婆婆的訛詐行為傷了孩子的心,"冷"了全社會。試想,有哪個父母愿意自己孩子無端的受這樣的委屈?從牙牙學語就灌輸的尊老愛幼的美德被大打折扣,這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所以,這次事件產生的后果不同以往,留給孩子們的陰影如同霧霾,令全社會窒息。如果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就埋下了這樣不健康的"種子",不僅僅是哪一個家庭的不幸,而將是整個民族的悲哀,這會令我們的民族沒有未來,如果任其"蝴蝶效應"的話,中華文明的"接力棒"還會在他們手中傳承下去嗎?屢次三番的道德敲詐,"買單"的是全社會,今天,助人者承擔的道德、道義風險越來越大,做好事,也還是需要勇氣的。
"碰瓷"現象是文明社會的一大"毒瘤",和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相距甚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不和諧音符。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如何遏制狠剎這股"邪風",除了法律的嚴懲之外,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讓愛心者得到鼓勵褒獎,讓訛人者無處遁形。我們永遠堅信"邪不壓正",正義終能戰勝邪惡。"一正壓百邪",這"一正"傳遞的就是社會正能量。(劉舸)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6尊重文明提示 規范自身行為
- 2013-12-16告別陋習走向文明
- 2013-12-16龍巖啟動萬名生態文明志愿者保護閩西生態環境
- 2013-12-16龍巖市提升生態競爭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 2013-12-13龍文區文明辦組織志愿者開展創城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