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道德自信
http://www.caoliu14.com?2013-12-16 15:12? 梁紅春?來源:曲靖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12月3早上,一則北京街頭洋小伙攙扶摔倒大媽反被訛詐的新聞迅速走紅并引起了廣大網民的炮轟和媒體的聲討。許多人益加扼腕嘆息:“丟臉都丟到外國人身上了!”
人們對這一事件的反應明顯要比前一段時間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的新聞要強烈得多,連央視都進行了調查采訪報道。這大概源于國人自古以來“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這次,看來真是丟人丟到家了。不對,是丟到外國人身上了,這幾乎也等同于丟到國外去了。
但隨著更多視頻資料的曝光和各大媒體的迅速跟進調查,這一事件的真實面貌逐步得到了澄清:洋小伙確實撞了人、且無牌駕駛無證摩托車、直行道右拐、把人行橫道上的大媽撞倒,在爭執中用中文辱罵大媽,為奪回摩托對大媽進行推搡,爭執中大媽扯壞了洋小伙的衣服口袋,最后洋小伙賠了錢。
但為何最初的爆料和媒體的報道會一邊倒的把被撞大媽的塑造成一個丑陋的、缺德的形象呢?這無疑于和不斷發生的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的事件有關。
由于不斷出現的被訛詐事件,人們對于國民的道德素質出現了普遍的質疑,尤其是老年人、大媽的形象,在眾多人眼里幾乎已經成了撒潑、無德、壞人的代名詞。
因為有了這一先入為主的觀念,一旦看到老年人因摔倒或其他原因和別人發生爭執時,人們就會在第一時間產生“可能又在訛詐人”的潛意識。這樣一來,就不會客觀深入地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所拍攝的影像資料和發布的文字,就難免有失偏頗。就如洋小伙撞人事件來說,最初曝光的照片上的大媽看上去確實像在“耍潑”,而外籍小伙顯得非常委屈。由于沒有詳細深入的調查采訪,就武斷地把大媽塑造為一個碰瓷者,而外國小伙則成了“扶老人”的又一個犧牲品。誤導了廣大網民,引發了網民強烈的關注和憤怒的聲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2-16龍巖啟動萬名生態文明志愿者保護閩西生態環境
- 2013-12-16龍巖市提升生態競爭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綜述
- 2013-12-13龍文區文明辦組織志愿者開展創城志愿服務活動
- 2013-12-13[餐飲禮儀]吃飯文明禮儀(圖)
- 2013-12-13校園文明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