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了,仍每月兩獻血小板
晉江林永明兩年來共獻48次,獲得年度志愿服務金獎

林永明堅持每月兩次捐獻血小板?
東南網12月13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徐錫思 呂波 文/圖)昨日上午8點,林永明準時出現在泉州市中心血站,經過初步檢查之后,躺到椅子上,伸出左手,熟練地配合工作人員連好機器。“來的次數多了,他們就像家人一樣。”
這是自2011年3月以來,林永明第48次捐獻血小板,每次來獻血小板,他都穿著晉江市青年志愿者協會的紅色小馬甲,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標志。一周前,林永明被授予2012~2013年度泉州市志愿服務金獎。
“每兩周來一次,每次都得在這呆上一上午。”林永明是晉江市陳埭鎮坊腳村人,今年41歲。
他已記不清捐獻次數,最早了解到捐血小板的事宜,是在2011年3月,“我獻血時聽采血的人說,血小板更緊缺,因為獻的人太少了。”林永明自己跑到泉州市中心血站,此后每個月都獻一次,后來衛生部的規定改了,兩周就能獻一次,他從來沒缺席過。
林永明表示,“一開始家人特別不理解,也很有意見,后來看我身體還是健健康康的,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每次采集之前,都必須要做一些基礎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肝功能、體格等檢查,血小板的計量單位是“治療量”,每個治療量在200~250毫升,是淡黃色的,其中約80%是血漿,另外約20%是血小板。據統計,2012年全市的血小板使用量是1800多個治療量。
“我們有建立捐獻者的資料庫,碰到緊急需要的,打一個電話,人就過來了。”泉州市中心血站機采室主任黃藝介紹,這個群體有300多人,像林永明這樣兩周就來一次的不多,很多人會選擇每月、每季度、半年或一年,主動捐獻。
□鏈接
血小板:成分血包括血小板、白細胞、造血干細胞,血小板是最常見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止血。一些得白血病的、腫瘤化療、大出血等情況的病人,他可能不需要全血,只是需要血小板。捐獻血小板的一個硬性要求,就是每升全血的血小板數量,必須超過15萬個,捐獻后的幾天內,血小板就能恢復到采前水平。
捐獻一次機采成分血(如血小板),在手續認定上等同于800毫升全血,捐獻一次,本人即可享有終身無限量免費用血,直系家屬也可以享有等量免費用血的權利。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