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沙甲村: 留住原始森林的“野味”
連綿的低矮丘陵中,林海莽莽,古樹蒼翠,間或有幽幽鳥鳴,潺潺流水……漫步在松溪縣花橋鄉招沙甲村,一處名為大林坑原始森林的地區,在記者眼前描繪出一幅原生態的質樸純潔的圖景。
大林坑原始森林有8000多畝,是松溪縣境內面積最大、最古老的生態林,屬于白馬山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踏著枯黃的落葉,村里年紀最大的村民危小胡告訴記者,他今年已經90歲了,從他有記憶開始,森林一直便是郁郁蔥蔥。
如此繽紛美景,與招沙甲村的良好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蜞l黨委宣傳委員陸億告訴記者,為保護村里的原生態的“野味”,村里較少開墾耕地,全村448位村民,平均每人能有20畝森林,尤其是生態林占多數,而耕地卻不足半畝,村民一般通過種植毛竹林等經濟作物來維持收入。
“原始森林的完整性不允許受到任何影響,村里一直嚴把生態關?!闭猩臣状鍟涚妼W富說,現在森林的核心區已經用鐵網完全隔離,不允許私人進入,即便是巡山的人員,也不能攜帶打火機等易燃物品。
2011年,招沙甲村被省環保廳命名為“省級生態村”,2013年7月,招沙甲村通過“國家級生態村”驗收,綠色生態成為村里的“金字招牌”,在村里不斷打造綠色品牌的努力下,全村綠化面積達14019畝,綠化率達91%以上,村里成了名符其實的“綠色自然博物院”。
招沙甲村擁有優越的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資本優勢?
鐘學富說,村里現在正在推進生態旅游業,以大林坑原始森林為載體,招沙甲村正在建設大林坑集休閑觀光與生態環保教育于一體的生態課堂基地,依托著將近300種動植物,村里將建仿真野生動物展廳、植物物種展廳和光盤教學教育廳三個室內展廳。建成后,原始森林將串聯花橋鄉水域寬闊的茶洲水庫、白馬山自然保護區、花橋森林公園等生態觀光景點,成為別具特色的“小武夷生態長廊”。
“招沙甲村是庫區移民村、畬鄉移民新村,具有少數民族特色。”鐘學富說,下一步,村里還將挖掘苗民藏俗特色文化,結合招沙甲獅子巖中的洞葬物品等,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本,朝著建設全縣生態經濟強村的目標而努力。
在大林坑原始森林的核心區,隔著鐵絲網,可以看到在飄渺薄霧中,一棵棵古樹蒼勁挺拔、連綿不絕,林內似仙境般,而核心區以外的林區也美若一座幽深的秘密花園。相信在招沙甲村的保護之下,原始森林的綠色能永遠留存下去。
(本組圖片由朱建斌攝)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