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道由壽山石雕刻而成的“滿漢全席”,昨日亮相三坊七巷
東南網12月8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何旌 包華 文/圖) 佛跳墻、魚丸、肉燕、光餅……143盤不乏福州傳統特色、驚艷眾人的壽山石作品“滿漢全席”,成功申報“不重樣菜肴食材數量之最”吉尼斯中國紀錄。昨日,“滿漢全席”創作者、福州壽山石雕刻藝術家孫兆勇,在福州三坊七巷“光祿吟臺”接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頒獎認證。
連日來,壽山石雕精品名菜宴“滿漢全席”在福州南后街30號百宴軒二樓免費展出,吸引眾多市民及外地游客前來觀展。作品讓許多市民嘖嘖稱絕,更有有識之士呼吁政府應更多關注壽山石民間藝術創作。
“烤乳豬”栩栩如生
耗時20年主人千金不換
“乳豬”油光發亮,令人垂涎欲滴;“螃蟹”巧取石色,形態惟妙惟肖。143盤“佳肴”傾浸了孫兆勇近20年的心血。孫兆勇說,“滿漢全席”利用月尾石、善伯凍、艾葉綠、老嶺石、芙蓉石、杜陵石、瓷白芙蓉等幾十種壽山石雕刻、創作而成,其中最耗時的是2萬多粒長度約1厘米、直徑約0.2厘米的白米,“每一粒都需要細磨慢雕,一共花了8個多月的時間?!?/p>
因為包羅了佛跳墻、魚丸、肉燕、光餅等福州傳統美食,孫兆勇“滿漢全席”堪稱“福州版”。
孫兆勇說,“福州味”就是他在創作之初想要的“滿漢全席”味道?!皦凵绞歉V莸摹匣钦滟F的文化遺產,我的創作就是讓本土的石頭表達自己的風味?!?/p>
孫兆勇是福建羅源人,出生于羅源傳統壽山石雕刻世家,濃厚的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為他創作“滿漢全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對壽山石有一份別樣的情感,孫兆勇也一直將自己的作品視作“愛物”。他告訴記者,“滿漢全席”創作以來,有許多人找他購買,一些外省人還開出了不菲的價格,但他認為,這143盤“菜肴”沒有一樣可以復制,任何一塊石頭都是獨一無二的東西,對他來說每一樣都是價值連城。而將它們賣出福州城,更是萬萬不能,“它們都是福州的東西,應該在福州被保留下來。”
“金針菇”的色澤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呼吁政府重視民間創作者
“這樣一桌壽山石宴,太值得福州人自豪了。”福州有識之士林先生在對“滿漢全席”稱贊之余,還認為這樣的民間壽山石創作精品應該受到政府的重視。
林先生說,福建福州人、著名文物專家、學者王世襄在上世紀90年代時,曾將自己79件珍藏一生的明清家具捐給上海博物館,成就了中國收藏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而這段佳話的背后,是與上海政府對王世襄的重視分不開的。
林先生認為,民間藝術家的作品都扎扎實實地來自于生活,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發現優秀的民間壽山石雕刻創作者,重視他們的作品,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推廣壽山石文化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