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兩位艾滋病感染者,聽聽她們如何一點點地對抗生活中的磨難
“艾”的正能量 她們一直在努力
希望有一天,她們可以不再隱藏在黑暗中
東南網11月30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黃謹 文/圖)
核心提示
明天,就是第26個“世界艾滋病日”,讓我們說說兩個平凡的人物故事。
她們,都因丈夫感染了艾滋病。三年前的今天,我們報道過她們;三年來,她們的臉龐因吃藥逐漸消瘦,但內心那把對抗磨難的尖刀,卻被磨得更光亮和堅韌。
或許,等哪一天社會對艾滋病更寬容一點時,她們就能在陽光下面對鏡頭,讓大家看到她們的努力和微笑。
故事1——
一個不放棄的女子
咬牙一次次渡過難關
三年前確診艾滋
嘉仁(化名)的故事該從何說起呢?這個不幸的女子,自小生活就不順。
小時候,父母離異。家里窮,兄弟姐妹又多,父親不怎么管她,她每天被丟在不同的親戚家。后來,看不過去的母親,把她接到晉江的繼父家。
長大后,她也離異,和前夫生下2個女兒,婚姻走到頭是因前夫常在外拈花惹草。后來,她又結識了一名男朋友,以為苦日子到頭了。
沒想到,第三個小孩出生后,她被告知得了艾滋病,孩子出生沒多久,因感染夭折了,男朋友也離她而去。
三年前的今天,這個苦命的80后女孩就這樣走進公眾的視野。
三年后,我們再次接觸,她的幸與不幸繼續交織著。
不幸接踵而至
本月27日上午10時許,在石獅德輝廣場,嘉仁比同齡人滄桑了許多。
她說,當年我們報道后不久,前夫打電話來,想見最后一面。原來,前夫確診了艾滋病,自己的病是他傳染的。但當時她在外面打工,沒來得及帶孩子去見上一面,成了兩個小孩心中的痛。
這之后,大女兒成了嘉仁最頭疼的問題。原本學習還不錯的女兒,多次曠課,不管怎么勸,都于事無補。
嘉仁身體不好,只能打點零工,母親又愛念叨抱怨,幸好最疼她的大姐,一直接濟著這個家。然而,去年8月,大姐出車禍去世,這幾乎壓垮了她精神世界最后一根稻草。
不幸接踵而來。今年夏天,家里的平房屋頂被臺風掀走,房子修好了,也欠下一堆的債。
嘉仁蒙了,自從得了這個病,家也不像家,是不是她拖累了這個家?
親情終于回歸
兩個月前,在一次和母親的拌嘴后,嘉仁終于忍不住,離家出走。她四處打零工,也只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別提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一個月前,她偷偷地停了藥。這事被防艾志愿者陸風等人一次回訪中得知,好不容易將她勸了過來。
可是,嘉仁需要親情。這個病來得太突然,奪走了她的健康,她的孩子,她的家庭,她的生活……她還有兩個女兒,希望還在。
上周末,嘉仁終于等來了生命中的那束亮光。大女兒給她打了個電話,“她哭著說,想要一個完整的家。”嘉仁說,兜兜轉轉,自己終是選擇了面對,希望生活繼續下去。
故事2——
一個很開朗的女子
笑著說生活的小幸福
肖琦(化名)是我見過的最開朗的艾滋病感染者。27日中午,驅車前往晉江肖琦家里時,這位爽朗的大姐,摸索著從屋里走出。
因為吃藥的副作用,她的眼睛一直不太好,幾近失明。這位純樸的農村婦女,10多年前,因丈夫感染艾滋病。丈夫撒手后,丟下她和年幼的3個孩子。
剛開始,肖琦也曾想過自殺,女兒攔住了她。想到大兒子小兒麻痹,從小不能動彈,子女們都還小,她選擇繼續活下去。
“抱怨也沒用,遇上了有什么辦法。”肖琦沒再多想,一心拉扯著幾個小孩。
今年夏天,一直常伴身邊的大兒子去世了,還是給了肖琦不小的打擊。“很寂寞,沒人陪著聊天。”肖琦曾以為,自己活不過5年。如今,卻是白發人送黑發人。
如今,二兒子外出打工,女兒寄宿高中,一個人住的肖琦,和常人并無他異。因為常年勞作,她的免疫力比正常人還高,因此到現在還沒發病。
采訪中,她一直面露笑容,訴說著自己的一點點小幸福:女兒很懂事,讀書年年都拿獎狀回來;小時候調皮的二兒子也乖了許多,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她自己呢,就在家養幾只雞鴨,留給孩子們補充營養。
她還戲稱,眼睛看不見也有好處,不會走得太遠,也就不會胡思亂想,每天作息很有規律,她最喜歡的還是聽聽電視里的聲音,才能入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8說到艾滋你最先想到什么? 防艾宣傳走進初中課堂
- 2013-05-29“艾滋老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2013-04-26龍巖染“艾滋血”民警:“既然選擇 唯有盡責”
- 2013-03-08清流監獄直屬六中隊:讓艾滋犯絕望里得救贖
- 2013-02-19石獅返鄉大學生獻愛心 募捐資助河南“艾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