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里的事永遠都比家里的事重要,妻子母親都要種地補貼家用,他帶著對家人的歉意離去。
“他是個干干凈凈、一心一意想著村民的人。”村民開口求助,他第一時間記在筆記本上,然后想辦法解決,而家人的病痛、孩子的婚事,他卻沒有余力照顧到。
“在爸爸的心中,村里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在陳小敏的印象中,經(jīng)常半夜醒來,不見爸爸回來;天亮醒來還是見不到爸爸。因為他早出晚歸,為群眾做事。媽媽身體一向不好,手腳都患有風濕病。可爸爸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撐起整個家,因此媽媽還得種很多地、打小工。有一次,媽媽割水稻回來,風濕病又犯了,腳酸疼得厲害。當時,爸爸正在家里,與村干部商討工作上的事。他看了看媽媽,只能是帶著歉意對她溫和地說一句:“疼,就少種點地。”
2008年,陳其偉被評為省勞動模范,根據(jù)政策規(guī)定,貧困勞模可獲得一定補助,但他沒有提出申請。他母親年過90歲,又是“五老”人員,還在堅持種地補貼家用,符合發(fā)放慰問金的多個條件。可是每年春節(jié)慰問時,陳其偉總是拒絕,他說:“村里需要慰問的人很多,還是先慰問他們吧!”他擔任村支書的26年里,母親從未領(lǐng)過村里的慰問金;父親去世時,怕大家送“金銀禮”,也沒有通知朋友,只是簡簡單單辦了喪事。
陳其偉去世后,人們在整理他留下的兩箱筆記本中,也讀懂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家庭的歉疚,他寫道:“我是一名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黨支部書記。但卻不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家人那么支持我,而我為他們做的卻很少很少。我苦苦思索,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我想到堅強不屈的父親,想到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妻子,想到十分懂事的孩子,想到上級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想到群眾期盼的目光,我更想到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
(四)革命家庭的影響,讓他傾其所有。
在陳其偉的有生之年,他對村民負責,為村民服務(wù),他的所思所想、所牽所念,全是黃田村如何發(fā)展,村民如何過上好日子,不折不扣地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而他,仍舊覺得黨和人民給了自己很多的榮譽和掌聲,但自己為老區(qū)人民辦的事還太少,時常感到有愧重托。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鞠躬盡瘁?那是源自家庭的影響。陳其偉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父母親是老地下黨員、老交通員,父親以教書為掩護暗中從事革命工作,為閩中革命勝利作出貢獻。陳其偉常對人說:“父親一生正派、儉樸,對我們要求十分嚴格,經(jīng)常向我們講起新中國成立前后的變化,要我們把老區(qū)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為老區(qū)建設(shè)多盡力。”
懷著對黨的忠誠、對黃田村的堅守、對村民的摯愛,陳其偉傾其所有,走完一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9陳其偉先進事跡系列報道之三:從致富能手到清貧村官
- 2013-11-25最美村官 傳遞親民奉獻的正能量
- 2013-09-12最美基層干部:“外來媳婦”譜寫女村官傳奇
- 2013-08-31《最美大學生村官》為鄉(xiāng)親打開一扇窗
- 2013-08-05武平縣大學生村官自發(fā)開展結(jié)對幫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