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企業主動向低能耗方向轉型,大批荒田成為生態種植基地,公園綠地遍地開花……日前,長樂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生態市技術評估,標志著長樂正大步向宜居宜業宜商的濱海生態城市邁進。
生態保護減排放
作為工業強市,紡織是長樂市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如何讓工業和環境協調發展一直是長樂市委、市政府積極探索的方向。
德盛織染有限公司地處長樂市松下鎮垅下村,是長樂市名副其實的染整行業環保標兵。公司先后投入上千萬元購買環保設備,進行污水處理循環再利用,實現了企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德盛公司還成立檢測中心,對產品的色牢度、PH值、甲醇含量、抗磨強度、拉力強度、縮水率等各項指標進行出廠前的檢測管控。這些年,所有的檢驗項目都達到國家標準。
德盛公司只是長樂紡織轉變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長樂市紡織業以少有的魄力大力革新和調整行業結構,曾經被認為高污染、高能耗的染整環節也正向環保、低耗的方向轉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近年來,長樂市共關停2家小制革、5家小造紙、3家小電鍍、6家小煉油、3家小冶煉和5家小漂染企業,開展生豬定點屠宰場整合關停工作;在工程減排方面,推進城區、濱海、潭頭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華能福州電廠、鑫海冶金公司等重點企業減排項目整改提升;在管理減排方面,開展國、省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驗收和數據有效性審核,加強減排核查和日常監管。
生態經濟喜“開花”
金秋10月,羅聯鄉黃侖山近150畝的大波斯菊花海迎風綻放,吸引了各地看花的人潮。“太美了,沒想到就在近郊還有這么大一片花海。”陳先生帶一家人特意從長樂城關開車來賞花。
據悉,總投資6000萬元的黃侖山生態園,一期已完成租地約500畝。一期開發除了這一片大波斯菊外,還有臺灣最新品種粉心火龍果、南方大櫻桃、櫻花及香草類花卉。“我們以全省一流的生態休閑旅游品牌為目標,發展集旅游、休閑觀光、花卉水果采摘、果園種養等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基地。”黃侖山生態園董事長廖大佑介紹。
“我們正逐步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并重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和經濟模式。”長樂市政府分管工業副市長鄭子記介紹。
據悉,2012年長樂市實現農業總產值70.05億元,建成標準化鋼架蔬菜大棚6000多畝,擁有1個省級現代農業蔬菜產業集約化育苗基地和4個蔬菜冷藏基地,推進青山龍眼、馬鈴薯、西芹、白蘿卜、大蒜等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此外,網龍動漫、海西高科技企業港、“數字福建”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動建,文化創意、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糧油食品等生態環保型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2年長樂市工業總產值達1447.17億元,增長20.2%,工業經濟總量連續第二年位居福州市各縣(市)區首位,而單位GDP能耗呈逐年下降趨勢,成功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8廈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青山綠水 共享碧海藍天
- 2013-11-27南宋詞人品讀:偉大的生態詞人辛棄疾
- 2013-11-16閩加大生態旅游建設 平潭等5個島嶼創建生態島嶼
- 2013-11-15福建加大生態旅游項目建設 平潭等5個島嶼創建生態島嶼
- 2013-11-14第六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南安永春德化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