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守護青山綠水 共享碧海藍天
http://www.caoliu14.com?2013-11-28 09:18? ?來源:廈門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
回首望,生態文明,已經成為廈門的標簽和名片;向前看,生態之路,廈門的步伐將更加堅定而穩健。
1.上下齊心 生態市創建加速推進
1994年3月全國人大授予廈門經濟特區立法權后,廈門市頒布的第一部實體性法規就是《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
近二十年過去了,《廈門經濟特區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廈門經濟特區城市園林綠化條例》、《廈門經濟特區水資源條例》、《廈門市海洋環境保護若干規定》等一系列打著“生態”烙印的法規相繼出臺,法治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得益彰。
2012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級生態市動員暨全市環境保護大會,對創建國家級生態市進行部署。廈門創建生態市,拉開宏偉巨幕。
2013年,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廈門生態市建設規劃實施綱要》,并邀請國內外專家為列入人大立法計劃的《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建言獻策,計劃于2014年上半年審議通過。這是全國第二部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法規,其“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特點將成為全國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基石。
創建生態市,是一個復雜的“細胞工程”。如今,邁向生態區、生態鎮、生態村的嘹亮號角,已經在廈門廣袤的土地上吹響。目前,全市14個鎮(街)已有翔安區大嶝街道和新圩鎮、同安區汀溪鎮和蓮花鎮等4個鎮(街)通過了國家級生態鎮命名;翔安區內厝鎮、馬巷鎮和新店鎮,海滄區東孚鎮,集美區灌口鎮和后溪鎮,同安區新民鎮、五顯鎮、洪塘鎮和西柯鎮10個鎮已通過國家級生態鎮考核現場驗收工作,待命名。而島外的四個區,全部于2012年底獲得省級生態區命名。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