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聯合國將每年的10月31日確定為世界勤儉日,目的就是為了警醒世人不要鋪張浪費,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勤儉節約的觀念并身體力行。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向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有這個紀念日。更讓人憂心的是,在媒體的問卷調查中,有88%的人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勤儉的形式和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80后的青年,他們認為提倡“省吃儉用”的勤儉觀已經沒有必要。
“世界勤儉日”是全球的、世界的,說明勤儉是一個國際性的主題!據筆者所知,眼下,日本人正在崇尚“清貧思想”,他們所謂的“清貧”絕不是“貧窮”,而是主動放棄多余的物質追求,在簡單、樸素之中體驗心靈的豐盈充實,追求廣闊的精神空間。法國人也在更新觀念,政府倡導全民勤儉過日子。而富裕的英國人更是“小氣”得不肯多用一張紙———所有大學的紙都是正反面書寫的。美國的小學、初中,甚至高中,身穿名牌服裝,戴裝飾物(如耳環、項鏈)者則得不到學校師生的尊重。儉樸已成為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新時尚。而值得肯定的是,他們的節儉絕非出于經濟因素的考慮。而我們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又怎樣呢?提倡“省吃儉用”的勤儉觀怎么就沒有必要了呢?!更何況,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八項規定”中,也明確提出要“厲行勤儉節約”。
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美德,更是人的一種素質!比爾·蓋茨以其名下的凈資產466億美元,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世界首富沒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公務旅行不坐飛機頭等艙卻坐經濟艙,衣著也不講究什么名牌;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還對打折商品感興趣,不愿為泊車多花幾美元。可另一面的事實顯示,比爾·蓋茨并不是守財奴:他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次捐出大筆善款,他還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財產捐出去……據報道,自1998年以來,蓋茨已經捐贈或承諾捐贈的現金達256億美元,占其所有財富的60%。我國的許多富豪的財富與比爾·蓋茨相比還都是“赤貧”,更不用說那些手頭拮據的工薪階層了,試問: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崇尚節約,而去鋪張浪費?而即使我們比別人富裕一些,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幫助他人?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國家還有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在今天,在我們國家,我想,比爾·蓋茨這個世界巨富的節儉故事仍然給我們很多的思索。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這是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在總結唐朝由盛世走向衰敗的歷史教訓時寫下的警世名言。而在倡導“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當下,我們更應以儉為本。因為儉可修身,儉可明志,儉可養廉,儉可養德!(羅雪峰)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公民道德教育需體現“三個味”
- 2013-11-25學“道德模范”需要注重“五個結合”
- 2013-11-21思明區筼筜街道開展“做志愿者,積德行善”道德講堂活動
- 2013-11-21東山縣供電公司:“道德講堂”宣揚身邊好人
- 2013-11-21東山縣召開中小學生“班級道德講堂”現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