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了,班主任交待全班同學在教室等通知去食堂吃飯,幾個調皮學生管不住自己,最終跑到教室外玩。班主任氣上心頭,一聲令下,要求全班50名學生相互“掌摑”,如果打輕了,班主任還親自動手,許多學生當場哭了,但體罰后似乎還沒能讓班主任消氣,全班同學被勒令中午不準吃飯。10月29日中午,上海青浦區華新鎮小康小學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被要求相互掌摑的是該校四年級(一)班學生,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便是班主任李世超。(10月31日《新聞晨報》)
不需要“現場圍觀”,只需要“閉上眼”,就能感覺到那令人憤怒的一幕—全班50名學生相互“掌摑”;一輪一輪地打下來;如果打輕了,老師親自動手;不少學生當場就哭了;打過之后,還被勒令不準吃中飯。這一切之所以發生,只因為有幾名孩子比較淘氣,沒有聽老師的話呆在教室,于是一班50人都受到了牽連。當體罰已經成為公眾嗤之以鼻的教育方式時,當“一人做事一人當”早已成為社會共識時,居然還有老師如此癡迷體罰式教育、株連式處罰,這的確難以想象。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15條明確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此外,我國《義務教育法》、《教師法》也都有“禁止體罰”的相關規定。這名教師的做法,不僅是一種體罰行為,也是一種對學生尊嚴的踐踏: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不聽話,一些人無故受到了牽連;另一方面,讓全班的人互相打耳光,這本身就帶有嚴重的羞辱傾向。一個當老師的人,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有所了解并有所敬畏,理應是一種底線。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那就是這名老師被評選為2013年度上學期優秀教師,這個“優秀教師”的稱號,是對他“棍棒底下出優秀學生”這教育方式的一種肯定?還是他上半年的確兢兢業業地在上班?我們不得而知。但他的“教學哲學”寫著:享受人文的課堂,享受動感的課堂,享受智慧的課堂。這無疑就是一種諷刺了。人文的、動感的、智慧的課堂上,難道還應該有讓學生互抽耳光的插曲么?不管這名年輕的老師有什么樣的家庭原因、情感波折,都不足以為他推卸絲毫的責任,因為他的行為本身,已經突破了師德的底線。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也認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識的堆積。社會對教師的期待不僅是學識淵博,還要求教師以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靈魂去影響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不管眼下的這名老師之前有多優秀、有多出色,當其讓全班互抽耳光這一事情發生后,我們很難從這名教師身上看到“師德的血液”。
如今,當地教育局的處罰規定出來了:當事教師被解聘,學校領導被處罰并通報批評,學校向家長道歉,當地展開舉一反三的師德主題教育。教師被解聘了,但這遠不是此事的終點,一者,如若無媒體曝光,當地反應是否同樣迅速?這值得較真。二者,類似的民辦學校在監管上,是否漏洞過大?畢竟,該校老師是通過社會招聘的形式錄用的,相關監管部門是否做好必要的考察與審核,仍是存疑的。因而,在解聘這名老師的同時,也應問責當地的教育主管部門,去核查一下他們的監管工作是否做到位。(龍敏飛)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公民道德教育需體現“三個味”
- 2013-11-25學“道德模范”需要注重“五個結合”
- 2013-11-21思明區筼筜街道開展“做志愿者,積德行善”道德講堂活動
- 2013-11-21東山縣供電公司:“道德講堂”宣揚身邊好人
- 2013-11-21東山縣召開中小學生“班級道德講堂”現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