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guān)于逃票的新聞經(jīng)常見諸報端,五花八門的逃票方式不禁讓人感嘆國人的創(chuàng)造性智慧。然而逃了票的同時,道德節(jié)操也掉了一地。(10月30日《焦點訪談》)
筆者不能說逃票的人就是沒有道德的人,但是肯定是道德缺失的人。這種道德缺失下的智慧是萬萬不可取的,但丁說過:“道德常常能填補人們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不能同樣填補人道德的缺陷。”一個缺失智慧但是有道德的人不一定是有益的但一定對社會無害的,一個有智慧但是缺失道德的人卻是對社會是有害的。在新聞報道中我們更不愿意看到的是某些家長竟然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逃票,不知道孩子心中會怎么想,但愿家長在逃票上的表現(xiàn)出來的智慧不要被孩子繼承下來。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zhì),是一個人成長的根本,然而我們無數(shù)次的看到滿臉稚氣未脫的孩子闖紅燈,隨地扔垃圾,甚至對倒地老人視而不見。從小在人之初、性本善的熏陶中長大的我們絕對不會相信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天生便有之,正是某些道德缺失的成年人一次次的不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對孩子的道德觀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完善的道德并不是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做出一些道德上的壯舉,但是我們可以做到最簡單的道德便是:在自己的車輛差點被別人的車輛撞到時,我們應(yīng)該用文明的方式理論,而不是不顧孩子在看便持斧上前;在廣場舞影響自己睡眠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用和平的方式去交涉,而不是不顧孩子在看便直接從樓上潑糞以示憤怒;在坐地鐵、逛公園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文明有序買票入場,而不是不顧孩子在看甚至拉著孩子一起想方設(shè)法的逃票。
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非強制性的,它來自于人們的自覺,根植于人們的價值判斷。孩子是我們祖國的未來,而道德是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在默默無聞的影響著孩子人格的形成,一個有缺陷的道德“老師”將會對孩子的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極壞的影響。孩子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某些自恃“智慧“的國人切莫口口聲聲“一切為了孩子”卻做出一些對孩子未來不負責(zé)的不道德行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特約評論員 徐曉東)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3-11-25公民道德教育需體現(xiàn)“三個味”
- 2013-11-25學(xué)“道德模范”需要注重“五個結(jié)合”
- 2013-11-21思明區(qū)筼筜街道開展“做志愿者,積德行善”道德講堂活動
- 2013-11-21東山縣供電公司:“道德講堂”宣揚身邊好人
- 2013-11-21東山縣召開中小學(xué)生“班級道德講堂”現(xiàn)場觀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