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80歲,他81歲,當年結緣還是“女追男”;兒媳說,老兩口從沒紅過臉
老伯壽宴 四代同堂將慶鉆石婚
?
相伴六十年,江老伯和黃阿婆是不是越來越有夫妻相了?
東南網11月22日訊(海峽都市報 記者林深圳 白志強文/圖)若要問,人這一生,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也許,是和心愛的人,一起漫步在夜空的繁星下,泛舟湖面;是在有陽光的午后窗邊,背靠背,聽各自喜歡的CD,看各自喜歡的書……
不過,要是“浪漫”邂逅了“鉆石婚”,那答案也許就如那首歌里唱的一樣,“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里的寶”。
在市區縣后園的江泰老伯家,這周六有件大事——
當天是老伯的生日,四世同堂,要為老兩口好好紀念鉆石婚。
從結緣到相守,兒媳說,他們沒紅過臉,直到現在,江泰江老伯81歲,老伴黃阿莉阿婆80歲。
兩人的甜蜜“情事”,聽上去很美。相信,到時候壽宴上,更會是平淡里的感動。
60年前甜蜜“情事”:女追男 她送他戲票請看戲
憶起60年前的戀愛故事,老兩口喜笑逐顏開,很是得意:“我們當時是自由戀愛。”
黃阿婆說,兩人原是鄰居。那又是什么,讓兩人的生活軌跡有了交集呢?
黃阿莉4歲時,養母病逝,8歲時,養父被抓去當壯丁,從此杳無音信。從小,就由祖母一手帶大。
而江泰,出身工人家庭,他的父親當時是市第二建筑公司的建筑工,母親為了貼補家用,就去漳州二中給學生洗衣服。
就這樣,光陰慢慢地流淌著,時間到了1951年。那一年,黃阿莉17歲,風華正茂。江泰18歲,老實忠厚。
而兩人間的情愫,因為一件事,在這一年有了“升溫”。
情竇初開的黃阿莉看中了老實忠厚的江泰,于是,大膽地讓閨蜜幫忙送戲票,請江泰到市區北京路附近看薌劇。
那個年代,這樣的“女追男”,估計不多見,會不會有下文呢?
江泰和黃阿莉一起去看了那場特別的薌劇。濃情蜜意,兩個年輕人相愛了。
一年后,他們在一起,結婚了。因為兩家家境清貧,結婚時,沒有隆重的儀式,沒有熱鬧的宴請,甚至沒有聘禮,“他到我家,把我牽到他家,這就算結婚了。”
如此簡單,卻注定了后來一個甲子的相護相守。
婚后當起“家庭煮夫”:20年里照顧妻子打點一日三餐
婚后的小日子里,總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在黃阿婆家,有個貼心的“家庭煮夫”,怎不羨煞旁人?
“他是個好人,現在每天都是他煮飯給我吃。”老伴的細心,黃阿婆贊不絕口。
以前,江泰是市二建的建筑工,一邊忙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家人,常在家和單位間來回跑。
黃阿婆從小有哮喘病,每年的季節更替,哮喘一般會發作兩三次,“很幸運,每次都有老伴陪著。”
上世紀90年代,江泰退休后,就主動當起了“家庭煮夫”,每天風雨無阻雷打不動下樓買菜,負責一日三餐。
老兩口家有兒女,曾孫逗樂。大兒子60歲,曾孫2歲。這也是縣后園小區里,唯一的四代同堂家庭。老兩口長期和大兒子一起住,即便有兒媳幫忙打理家務,但“家庭煮夫”的角色,江泰一直沒變過。
60年的婚姻生活,看似平淡,匆匆易過。不過,在兒女眼中,這不簡單。
大兒媳婦王秀蘭說,與公婆一起住了33年了,到現在都沒看到過他們紅過臉。
在大兒子江水木看來,父母恩愛60年的“婚姻經”,離不了老兩口的好性格:母親外向,性格直爽,有話就講。父親性格溫和,能包容理解人。另外,在家事處理上,兩人有很不錯的“分工”:大事由父親決策,家庭瑣事由母親打點。
這么一聽,還真有不簡單又不容易的經營之道。
一個甲子的婚約見證:
他生日 壽宴上一并紀念鉆石婚
“我愛你”,有時并不需要大聲說出口。因為,所有的愛,都藏在左手牽右手的手心里。
5年前,漳州市區一家影樓在促銷,花一塊錢,就能拍一組婚紗照。江泰老伯硬是拉著老伴去趕了趕時髦,拍了好幾組婚紗照。
這是為啥?
老伯說,當年兩人的結婚照不小心弄丟了,想給老伴一個補償,逮到了這么好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了。“你看,這張照片多好看!”
現在,老兩口時常拿出這些漂亮的婚紗照,向親戚朋友展示他們的愛情甜蜜如初。
明天,是江老伯的生日。江家的兒孫們有份大禮相送:打算齊聚一堂,為兩位老人紀念他們來之不易的“鉆石婚”。
“夫妻凡事好好說,互相多體諒、多包容,沒什么過不去的,健康、平安最重要。”江阿伯說。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