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分化背后的隱情
記者了解到,愿意生育二胎的家庭不少,除了傳統的“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功利性生育目的,不少居民是出于“希望孩子有個伴”“孩子給生活帶來樂趣”。
北京白領郝小姐說,二胎帶來的職場遺憾和經濟負擔固然存在,但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態度,“家庭和職場并不是對立的關系,可以兼得,我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樂趣。”
從事行政工作的何慧是“最早一批的獨生子女”,因為“想給女兒再生一個做伴”,她和丈夫期待“雙獨”政策放開已有數年之久。何慧說,小時候自己就很羨慕小伙伴家里有哥哥姐姐,希望能為女兒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
而對于不愿生育的家庭,職場競爭激烈“不敢生”、生育觀念業已形成“不愿生”、生活成本的壓力大“生不起”,都是降低生育意愿的原因。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不敢生”是不少白領女性的普遍心態。一位資深的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告訴記者,在招聘女性新員工時,公司一般傾向于已經婚育的員工,“尤其是已經二十七八的,一進來馬上就要結婚生育,工作時間和效率都要大打折扣,‘單獨’一放開,下次招聘還得婉轉問問覺得孩子需不需要伴。”
對于成長在“計劃生育”年代的70后、80后而言,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幾十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早已讓他們的婚育乃至家庭觀念都發生了改變,伴隨著丁克家庭流行的“不愿生”文化也已被越來越多年輕家庭接受。
影響生育意愿的另一因素則是生育成本。上海白領周小姐女兒不到三歲,雖然符合“單獨”生二胎的條件,但高昂的生育成本讓她望而生畏。“花錢從懷孕就開始了,每次產檢若想少排隊,掛個特需號就是300元一次,產檢加上生產住院的費用,接近2萬元;請月嫂一個月8000元,節假日還要算雙倍或者三倍工資;奶粉按250元/桶計算,一年的奶粉錢就差不多1萬元;孩子沒人帶想送去幼托班,一個月至少2000元;未來如果想給孩子學個鋼琴什么的,興趣班支出每月又是一大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18啟動“單獨二胎”政策不宜間隔太長
- 2013-11-18“單獨二胎”別成了“看上去很美”
- 2013-11-18把脈“單獨二胎”政策
- 2013-11-11啟動“單獨二胎”政策不宜間隔太長
- 2013-11-09二胎生育可以報銷生育保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