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舞擾民投訴多 降噪音全靠自律?
廣場舞深受市民歡迎,但有的噪音過大,影響了其他居民的生活。
早報訊(記者 張金華 /文 胡彥明 /圖)近日有媒體報道,廣州將出臺新版《廣州市公園條例》,在公園安靜休憩區(qū)進行喧鬧的健身娛樂活動,將面臨200元至1000元的罰款。對廣場舞開罰,有人叫好,有人擔心如此粗暴叫停,只堵不疏,是否會引發(fā)更多社會問題。
公園本是游玩、娛樂的休閑場所,按理來說,在公園里唱唱歌、跳跳舞,本來也無可厚非,但一旦公園里的“廣場舞”噪音過大,成了“擾民舞”,影響到其他人的休閑權,那就另當別論了。前不久,美國紐約布魯克林的日落公園內(nèi),一支華人舞蹈隊在排練時被周邊居民投訴音樂擾民,帶頭者就被警方逮捕并上了法庭,就是個例證。
泉州現(xiàn)狀
廣場舞音響過大 噪音擾民投訴多
一臺CD播放機、幾張CD、一臺小的擴音器,伴奏音樂震耳欲聾,中老年阿姨們開始翩翩起舞,這種景象在泉州隨處可見,小區(qū)、廣場、公園內(nèi),哪怕是一小塊空地,廣場舞以不可阻擋之勢進入廣大群眾的生活。在一些人跳得無比盡興時,一些人可能因他們的音響不勝其煩了。
住在東湖公園附近的居民黃女士說,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天晚上,公園就會傳出那高音喇叭似的音響聲,早睡的她幾乎都是伴著廣場舞的節(jié)奏入睡,第二天再伴著廣場舞的節(jié)奏醒來。剛開始覺得沒什么,可是老是那幾首歌,聽都聽膩了,有時聲音會突然大起來,感覺特別煩人。
“家里老人心臟不好,有時被他們那‘音樂’嚇得呼吸難受。”住在東湖水漈的陳先生也忍不住抱怨,每天晚上7時到9時許,音響聲就響個沒完,他在家干活、休息時,腦子里老是響著廣場舞播放的那幾支曲子,正常生活都受到影響。
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王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廣場舞的日漸普及,公園已成為開展廣場舞的主要場地之一,東湖公園就有三撥跳廣場舞的人,除了廣場舞,還有各種吹拉彈唱,他們彼此間也會拼誰的聲音大,音響一個高過一個。高分貝的音響弄得公園周邊居民怨聲載道。公園管理處因此經(jīng)常接到周邊居民的投訴。
除了東湖公園,其他公園也有類似的情況,“前段日子,我們也接到刺桐公園附近學校投訴,稱公園內(nèi)音響聲音過大,打擾到學生晚自習。”王主任說。
處理困境
接到投訴只能勸導 效果不好支持立法
“管理處接到投訴后,工作人員就勸導跳舞的人把音響關小,有時候他們會接受,但有時他們跳著跳著音響又大了,收效不大。”王主任說,后來接到的投訴多了,公園只好不讓他們接電源開音響。可沒想到他們自己帶電池接,依然跳得很歡,刺桐公園一隊吹拉彈唱的組合,甚至自備了小型發(fā)電機。
泉州市公安局警察公共關系處處長陳榮省告訴記者,對于廣場舞的音響音量和跳舞場地等都無明確的管理規(guī)定,舞者控制音量是關鍵,而這完全需要舞者自律。目前泉州廣場舞擾民投訴不少,但對于這些投訴,執(zhí)法人員只能與當事人溝通,對他們進行勸導,要求他們把音響音量關小,暫時還沒有其他執(zhí)法辦法。
相對公園,住宅小區(qū)內(nèi)的廣場舞,更是讓沒有執(zhí)法權的物業(yè)左右為難,城管亦無權限。針對這些投訴,他們只能采取調(diào)解方式。無論是物業(yè)、社會工作者,還是當事雙方均反映,這種勸導和說服的方式很難奏效。
“我比較支持立法管理,有法可依,廣場舞將會開展得更加規(guī)范、有序。”陳榮省說。
舞者說法
在公園跳比小區(qū)好 自覺限時段限音量
跳舞健身本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奈何引起這么多人不滿,說到底還是噪音問題。如何破解這道難題?
昨日下午3時半,刺桐公園南門右側已聚集了五六十名老人,他們正跟著音響的節(jié)拍做操,音響聲音不大。帶隊的葉女士告訴記者,因為考慮到音響擾民問題,他們把做操場地定在公園里而不是小區(qū),她認為在公園做操比小區(qū)合適,音響影響相對不會那么大。
“關鍵是要自覺將音量調(diào)小,將時間錯開,盡量不要影響到別人。”葉女士說。
喜歡跳廣場舞的豐澤新村居民黃阿姨表示,跳廣場舞要選一個合適的場地,盡量不要靠近住宅區(qū),音響聲音適中,跳舞時間段一兩個小時就起到鍛煉效果了。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