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曾鳳清 陳雪珍文/圖
這是三明市區第一支全公益性民間救援隊,成員都是志愿者,其中不少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從1月19日成立至今,他們通過開展賑災救災、公益救生訓練、山地救援等活動,逐漸進入公眾視角。他們就是三明藍天志愿救援隊。
“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山地救援”
9月20日,南平的劉萬元第一次知道了三明藍天救援隊。
劉萬元59歲的叔叔家住尤溪縣。9月16日,家人突然發現老人不見了。經過幾天查找,發現老人竟然是往臺溪鄉方向的深山里去了。9月19日下午,家人在毛竹林峽谷找到了走失人的涼鞋。大家繼續在大山里找了一天,還是沒有找到老人。
第二天傍晚,劉萬元他們無意中從網上看到,三明居然有一支民間救援隊——福建藍天志愿救援隊三明分隊。情急之下,他們趕忙撥通了網上所留的聯系電話。
電話是救援隊隊長余斌接的,他說:“這是我們成立以來接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山地救援求助電話。”
時值中秋假期,有兩名隊員在外地度假無法趕回。18時接到救援電話,21時許,余斌就帶著其余10名隊員和1只搜救犬出現在劉萬元他們一家人的面前。
隨后,救援隊立即了解情況、整理線索、制定救援方案。在確定了老人可能走失的山頭后,救援隊當即兵分三路,兩路沿著山梁和山谷搜救,一路留在原地負責調度接應。
深夜救援人員整裝進山,家屬提出讓他們休息一會兒,但是隊員們拒絕了?!耙粊?,老人走失比較久了,時間就是生命;二來,白天搜救目標可能會處于移動狀態,更不利于搜救,所以我們決定必須連夜進山?!庇啾笳f。
搜救持續進行了將近10個小時,隊員們喝光了自己帶去的水,吃光了自備的干糧。為確保隊伍安全,臨近9月21日中午時余斌將隊伍從山里撤了回來。
所幸,當日15時,家屬打來電話說老人已經被山上村民找到。 “戶外迷”集結起公益救援隊 “我們家屬遞上一瓶礦泉水他們都沒要,他們全部自備干糧及水?!崩先吮徽业降拇稳?,劉萬元在論壇上發出了一封對藍天救援隊的感謝信:“作為家屬,對救援隊的這種社會無償的救助,我們發自內心深處表示感謝!”“當時見到我們,對方家屬也有人問我們怎么收費,得知我們是公益的、不收錢,他們還有點不相信?!庇啾笮Φ馈?/p>
這次到尤溪山地救援活動,扣除隊員自有車輛、裝備損耗等,隊員共花費了近千元,這筆錢全部由隊員均攤。
三明藍天志愿救援隊現有13名隊員,其中近一半為三鋼職工,大家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所有的訓練和活動。作為福建藍天志愿救援隊在三明的分隊,救援隊成立之初得到總隊在裝備等方面提供幫助,但是平時訓練及參與救援活動的所有經費則全部由隊員自籌?!按蠹揖褪潜е娴男膩碜鲞@件事?!庇啾笳f。這支公益救援隊的成員大多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在多年從事戶外運動的過程中,他們希望運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做些事情,在三明成立一支山地救援隊,為戶外運動新人及可能在山地迷路的市民提供幫助。
2011年7月,余斌他們在廈門海岸邊無意中遇到正在開展義務水面救援的廈門藍天公益救援隊。在聊天中,余斌透露出想要組建救援隊的想法。廈門藍天救援隊當時已經擁有一套較為成熟的運行機制和培訓體系,同時也有意在三明成立一支當地的救援團隊,以提高救援的響應速度,于是,籌備建立藍天公益救援隊三明分隊的思路逐漸清晰起來。
歷時一年多,福建藍天救援隊三明分隊完成籌備工作。今年4月24日,分隊在梅列區列西街道青山社區居委會正式掛牌,救援隊側重于山地救援。
成立之后,救援隊立即投入到公益行動中。4月20日早上,四川雅安發生7級地震。福建藍天救援隊9名隊員奔赴災區救援。25日,三明藍天救援分隊接收愛心人士和企業捐獻的抱枕被26個、大號遮陽傘20把、毛毯40床、雨衣10件、高級棉被芯10床、輕便雨衣50件等物資,統一發往廈門藍天總部,用最快的方式把大家的愛心送到災區。
藍天救援隊三明分隊還到富興堡春天幼兒園給孤殘兒童上安全、消防的課程,在重化和翁墩社區聯合三明義工聯關懷孤寡老人,宣傳防火自救常識,讓救援行動逐步深入人心。
救援要持證,每周都拉練
救援隊的成員雖然都有比較豐富的戶外運動經驗,但在救援工作面前卻都是新手。因為平時都要上班,所以救援隊成員只能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訓練和學習。“救援是項專業性很強的挑戰。”余斌說。按照福建藍天志愿救援隊的分隊組建要求,團隊成員必須經過專業的系列技能培訓,而且必須取得由紅十字會頒發的《急救員資格證》和國家無線電管理委員會頒發的《無線電臺操作證》。
每個想加入藍天救援隊的隊員,都要參加救援隊的集訓,并通過救援隊的體能測試,時間一般為期3個月。在藍天救援隊里,有3名女隊員。她們雖然是女性,但也是經過嚴格考驗才進入隊伍的。
3名女隊員之一的吳玉清,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今年41歲的她,體能卻一點也不比男隊員差?!耙驗閹椭鷦e人是一件特別讓人快樂的事。”去年年底,吳玉清經朋友介紹,參加了3個月集訓,通過從紅菇山(妙元山)山下背著5公斤的包負重徒步一個小時內到達山頂等的體能測試項目后,加入了救援隊。
三明藍天志愿救援隊正式成立至今,雖然僅開展一次真正意義的山地救援工作,但是,這支隊伍的訓練從未中斷過,每周均安排2-3個晚上的救援工作相關專業課程培訓,幾乎每個周末或假期都會組織戶外拉練。
戶外拉練,偶有隊員在陡坡滑落受傷的意外發生,余斌說:“救援雖是專業性強的挑戰,但是如果市民如果懂得避免意外的發生,那就更好了。”他提醒說,在雨水、災害天氣時,發生地質災害危險的幾率比較大,應該盡量減少戶外運動。戶外運動,應該帶齊簡單的急救裝備、指南針、水、一天的食物量等。
戶外活動容易迷路,給救援帶來極大困難。余斌說:“在戶外迷失時,應該看看手機有沒有通訊信號,沒有的話,應該往山上走,高的地方,信號更強。如果沒有手機或者手機信號,天氣狀況良好,可以嘗試沿著山脊或者水流往下走,這樣比較容易尋到人家或者出路?!彼崾?,在戶外迷失,實在沒辦法的時候,迷失者應該保持冷靜,盡量不要靠近石頭或者隱蔽的叢林,而是到空曠、易被發現的地方等待救援。在做好防火的前提下,可以生火,產生較大煙火,讓救援者更容易發現。
在市區附近山頭設置反光防水路標
尤溪的救援工作,讓三明藍天救援隊的成員認識到,救援隊成立不久,知名度不高、實戰經驗不夠豐富,人力還是物力上都比較薄弱,這直接影響了救援工作的成效。
余斌說,當時參加救援的隊伍只有11個人,開展完第一輪搜救工作,就必須停下休整,沒有辦法支撐持續性的搜救工作。由于缺乏定位設備,他們只能使用手機的第三方軟件,但是山里信號不好,軟件的效果就很難保證。當晚在尤溪的山里搜救時,正是因為定位軟件出現信號中斷,導致其中一支搜救隊伍一度在山里沿著錯誤的定位信息行進。
余斌他們有個設想,在三明市區附近的山頭上用反光防水材料制作指路路標,顯示GPS坐標點、海拔、救援電話、地圖等重要提示信息。這樣一來,當有人在山里迷路的話,只需要提供路標信息,就能夠很快地確定迷路者的方位情況。這樣的牌子他們首批預計200多塊,造價近5000元。
妙元山又名紅菇山,主峰海拔1226米。頂峰有明代鄧茂七農民起義軍設的九池賽。救援隊上月經過3次摸排活動,基本掌握對妙元山區域的路網,11月9日“119消防宣傳日”這天,組織了妙元山懸掛指示標牌活動,行動全程約16公里,歷時約12小時?!跋M苡懈嗳岁P注公益救援。”這是救援隊所有成員的愿望,但是大家同時也表示,無論怎樣大家都會盡自身力量做好這項事業,同時也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這支公益隊伍。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