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一名女童在陽光下看書。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阿富汗沖突和戰爭持續的30年間,英國慈善組織“阿富汗救援”(Afghanaid)一直致力于幫助阿富汗平民。特別是在阿富汗戰爭爆發后的12年中,該組織大力扶持阿富汗平民,使他們的戰后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為紀念這一組織在此期間的工作成果,英國倫敦珀西街“Different”博物館展出了主題為《三十年,三十個故事》的27張攝影作品。
跟隨該組織攝影師萊斯·利諾(Leslie Knott)的鏡頭,我們看到了飽受戰爭摧殘的阿富汗平民在戰后如何在廢墟中重建家園。這些摻雜了感動、挑戰和鼓舞人心的生活場景,向世人展現阿富汗偏遠貧困地區正日益完善,歌頌平民們愈發堅強、愈發獨立的精神、驕傲和決心。
萊斯被該慈善組織的工作深深震撼。“阿富汗救援”組織的志愿者和專家們致力于改善阿富汗平民的生活水平,不僅僅是通過散發物質,更是幫助他們獲得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生存技能。
阿卜杜勒·哈菲茲(Abdul Hafiz)手持鐵鍬和鐮刀,站在一處石堆上。
萊斯·利諾(Leslie Knott)抓拍了包括亞辛在內的27位平民戰后鮮為人知的日常生活。
Haroun 也是這30名攝影對象中的一員,攝影展通過他們的人生經歷,反映阿富汗平民戰后的日常生活。
圖片攝于穆罕默德·亞辛(Mohammad Azim)家中。盡管阿富汗身陷戰爭已有12年之久,但大多數人都得到了“阿富汗救援”組織的援助。
一名婦女在田間勞作。戰亂期間,“阿富汗救援”組織幫助很多百姓謀求生路。
伊朗國王穆罕默德和疾病防控中心人員(CDC)坐在屋內。萊斯的同事克萊門泰·瑪帕斯(Clementine Malpas)曾專門記錄了“阿富汗救援”組織給阿富汗平民帶來的深刻影響。
穆罕默德·侯賽因(Mohammad Hossain)是萊斯的27位攝影對象之一。
在未得到“阿富汗救援”組織的援助前,來自薩曼甘省的Sohira及家人度日艱難。
尤希達·薩基(Ustad Saki)和鄉村學校:1983年,“阿富汗救援”組織開始運營,盡管這30年間戰火和紛爭不斷,但該組織從未也不打算撤退。
笑容:瑪麗亞(Maria)正在縫補。“阿富汗救援”組織總經理查爾斯·戴維(Charles David)希望,攝影展《三十年,三十個故事》能打破人們對阿富汗慣有的偏見和誤解。
工作:古爾坐在縫紉機旁。
哈米道拉(Hamidullah):“阿富汗救援”組織在阿富汗修建公路、學校,發展農業、商業,為當地居民提供入學、就醫的機會。
烹飪:Khayrnisa展示自己腌制的泡菜。
耕作:拉爾·穆罕默德(Lal Mohammad)與他的牲畜在展覽中出鏡。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