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住這里,不想回家了! ”
▲在福利院里,袁奶奶念新聞給老伴葉炳發聽
東南網11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惠玲 楊艷娜 張偉華文/圖)這里是77名棄嬰、孤殘兒童、被拐兒童,和15名“三無”老人、116名居家養老有困難的老人共同的“家”。
近日,這個“家”被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授予第一屆全國“敬老文明號”稱號,也是目前漳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社會養老機構。
它就是漳州市社會福利院。住在這里的老人說:我就住在這里,不想回家了。
最久的“住戶”一住14年,不想走了
90歲高齡的蔡粬奶奶,從2001年12月入住漳州市社會福利院至今,可以說是院里最久的“住戶”。“頭尾都算進來,在這里都住14年了,不想走了。”家就在漳州薌城區的蔡奶奶,育有三兒三女,如今正是安享晚年之際。
蔡奶奶回憶說,當初是因為房屋被拆遷,沒有安排臨時過渡房,經過街道工作人員介紹才住進福利院的。“剛來時,福利院里也就十幾個人吧,當時只有幾幢樓房、食堂,以及那個湖、亭子和廣場,現在變化可大了,建起了新的住宿樓,有了很多健身設施,很便利。”她說。
?
前不久,二兒子搬了新家,有6個房間,特地布置了一間房間要接蔡奶奶回家住。蔡奶奶說,雖然家里的房子很大,但這里空氣好,環境就像公園一樣,三餐還都有人安排,住這里實在很舒心,“我就想住這里,不想回家了”。
樸素的心愿 給老人一個愛心家園
該福利院院長謝俊波說,福利院有一個心愿,那就是給老人一個愛心家園,一個真正的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的家園。
據了解,該院經常動員全體工作人員開展“一幫一或者一幫二、一幫三結對”活動,要求實施24小時全方位護理,對老人盡職盡責,悉心照料,使老人享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精心護理和照料。
90歲的葉炳發老人對此感受很深。一年多前,老人上洗手間時不慎摔成骨折,那段時間,謝俊波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家,這讓葉炳發的老伴——86歲的袁奶奶十分感動。
這樣的例子還不少,75歲的邱國興老人2009年入住福利院老年公寓,因為他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福利院就將他安排在公寓三樓朝南暖和且日照時間較長的房間。“一對一”結對的護理員小陳利用工作之余自學“類風濕關節炎常規護理”知識,經常給他按摩并輔以熱水療。如今,老人病情好轉,拐杖不用了,又開始到老年人大學上課了。
謝俊波說,多年來,福利院一直在做的不僅是給老人溫馨的家園、合理的膳食,更是對老人奉若父母,照顧護理細心,給予他們勝似子女的關懷,經常溝通問候。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