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化唱響寶島臺灣 老年大學藝術團首場演出爆棚
●第二屆海峽兩岸老人教育論壇臺北舉行
●泉州市老年大學藝術團首場演出爆棚
泉州老年大學藝術團演員們生動投入的表演深獲好評
本報臺北訊 (特派記者莊黎虹)今日上午9時,第二屆海峽兩岸老人教育論壇在臺灣臺北公務人力發展中心拉開帷幕。泉州市老年大學受邀作專場演出,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等獨具特色的節目吸引了眾多臺灣同胞,將論壇活動推向高潮。
兩岸百名學者 探討老年教育
來自海峽兩岸的上百名專家學者聚集一堂,結合親身經歷,就老年人如何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暢談心得體會。現場氣氛熱烈,“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深入人心。
泉州市老年大學有關負責人作了《老年教育與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 》發言,與主辦單位中國(臺灣)老人教育協會互贈禮物。
泉州專場演出 會場座無虛席
泉州市老年大學藝術團作為祖國大陸唯一受邀的藝術團,首場演出是這次論壇的重頭戲之一。為了及時滿足臺灣民眾的心愿,主辦方中國(臺灣)老人教育協會在第一個研討主題結束后,為泉州市老年大學藝術團安排了長達1個小時的專場演出。此時已是中午1點,但人們仍從四面八方趕來,會場里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觀眾劉阿東在孫女郭昭澄的攙扶下,提前一個小時到場等候。老人祖籍地在泉州,但一直沒有找到泉州親人,也沒回過泉州。這次聽聞故鄉專場演出,特地大中午坐了半個小時的車過來看。
風塵仆仆的泉州演職人員,在沒有更多時間彩排的情況下克服旅途疲勞,用專業水準展現了東亞文化的風采。提線木偶《馴猴》中的木偶小猴,彈琴、跳迪斯科、飛車倒立展示高超車技……滑稽表演逗樂了臺灣同胞,現場掌聲此起彼伏。高甲小戲《桃花搭渡》、梨園折子戲《陳三五娘·睇燈》道盡泉州豐厚的傳統藝術魅力。舞蹈《惠女風情》生動刻畫了惠安女雙肩扛石頭擔家的勤勞形象,《鄉戀》里曼妙的舞姿跳出游子對故鄉的依戀。
盡顯文化魅力 深獲同胞好評
兒時記憶中的故鄉戲劇,夜里魂牽夢縈的思念,熟悉親切的故鄉人,共同勾起老一輩同胞的思緒。李壁老人隨著音樂節奏輕輕拍手,深陷的眼窩里泛著淚光。坐在一旁的女兒靜靜地看著爺爺,年輕的她為之動容,眼眶不禁跟著濕潤。
“很好看,泉州兄弟姐妹的表演是一流的,稱得上世界級水平。”“這臺演出集中了梨園、高甲、提線木偶和舞蹈,我們好比回了趟故鄉。”臺下的觀眾完全沉浸在泉州藝術文化中,演出結束后仍久久不肯離席。
中國(臺灣)老人教育協會理事長潘扶適去年率團到泉州參加首屆海峽兩岸老人教育論壇,如今再次與泉州老朋友重逢,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緊緊地握著泉州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許在全的手說:“去年泉州做東邀請我們,今年你們來做客,我們常來常往,越走越親。今天的演出很輕松,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沒有壓力的演員。”
實地參觀學習 促進交流發展
泉州與臺灣相似,同樣進入老年齡化社會。此行除了參加論壇交流外,成員們還將赴臺南、宜蘭再進行兩場演出,并實地參觀臺灣具有代表性的老人教育機構,了解臺灣老年教育發展近況,以期對老人參與社會、身心健康、終身學習等層面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和思考,促進今后工作再上新臺階。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