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fēng)首頁
> > 正文
美食打探:“捅子雞”重出江湖
大廚把竹筒捅入雞屁股位置,作為傳熱通道,令其受熱均勻而入味
“捅”字有段古
話說這捅子雞,是昔日寶華路上有70多年歷史的老銀龍酒家“當(dāng)家花旦”,由劉漢標(biāo)師傅的父親一手打造出來的,當(dāng)時是廣州十大名雞之一。不過到了1992年,清平飯店和銀龍酒家合并,經(jīng)營者由于已經(jīng)有了清平雞,就把捅子雞給“雪藏”了。自此,捅子雞在廣州銷聲匿跡。
“其實我們銀龍那時好犀利的,間間報紙都來采訪我們。”劉師傅捧著一沓20多年前的舊報紙翻給記者看,神情自豪的他似乎一下子回到當(dāng)初的青蔥歲月。“這只雞是從河南桶子雞那里演變過來的,由于我爸爸在1976年退休,就把這只雞的做法傳給了我,我在老做法上也有了改良。”
原來在60多年前,有位在陸羽居掌廚的河南省師傅,把開封名菜桶子雞帶到了廣州。他的最大秘技是,自家特制的浸雞鹵水是長用不棄的,每天用后會消毒處理并添加香料味料,在浸過上千過萬只雞后,這缸鹵水簡直就是“雞精”,浸出的雞特別美味。而桶子雞也在廣州站穩(wěn)了腳跟,還拿了越秀山國貨展覽會金牌獎。
傳到劉師傅的父親一代,老劉師傅覺得桶子雞腹下開刀,會令雞的賣相不夠“齊整”,于是借鑒了北京烤鴨翅底取雜的技術(shù),改為從雞右腋下(也就是右翅底下)開刀取內(nèi)臟,刀口只有二指寬。先用食指勾出雞食管,再以刀尖挑出內(nèi)臟,全程不會超過一分鐘。此乃第一“捅”,也是捅子雞得名的由來。
在宰雞的時候,水溫也有講究。水溫太高會燒壞雞皮,太低則令到雞皮內(nèi)的油脂分布不均衡。
![]() |
![]() |
責(zé)任編輯:陳楠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