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黃廣現與妻子李玉鳳是東莞市106路公交車的司機和售票員。今年10月14日下午,因為李玉鳳一再提醒乘客注意小偷,壞了公交車上兩名扒手的“好事”,結果遭到報復被割傷手掌。上前幫忙的黃廣現在制服其中一名扒手時,也被刺傷手臂。事發時車上20多名乘客無一人上前援助。巧合的是,兩年前,同樣是在這輛106路公交車上,司機李震華也是因為勇斗扒手被刺傷,當時也沒乘客上前幫忙。(11月5日《南方都市報》)
如果說危急關頭,有個別乘客怕傷自己,或者說怕“沾包”不敢攬事,還屬情有可原的話,那么,面對見義勇為的司機被歹徒刺傷手臂,車上20多名乘客竟無一人挺身而出上前援助,又是一種怎樣的社會心態?
梁啟超先生曾在數十年前就指出:“旁觀者如立于東岸觀西岸之火災,而望其紅火以為樂……此種人無以名之,名之曰:無血性!”幾十年滄桑巨變,難道我們民族魂魄中依然沒有注入多少血性?不可能。比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億萬中國人挺立起來,進行了轟轟烈烈的抗擊侵略者的民族戰爭,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這是怎樣的一種血性!何況,不論是時下的黃廣現夫婦的不懼邪惡,還是之前的李震華司機的勇斗扒手,均說明雷鋒還在,雷鋒精神永存。
只可惜的是現在“雷鋒”還太少,也遇到困惑。比如,你學雷鋒做好事,卻有可能招來麻煩事;你救了被車撞了的人,有可能被懷疑成肇事者;你見義勇為,流血負傷,醫療費可能沒地方出,傷殘了得不到應有的救助。這些將會帶來什么影響?血性是可以激發的,同樣也可能被壓抑。“雷鋒”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好心者的真誠得不到好報的委屈,是叫人格外傷心的,而且往往被長輩們當作告誡晚輩“少惹事”、“少沾事”的活教材,于是,無異在人們的測隱心、仗義魂的扉欞上安上了鐵門,以“防”不測。對一些該執言該伸出援手的人和事,視而不見,感而不動,在疑慮重重中面面相覷。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8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
- 2013-11-05公民道德建設新風尚 老人簡辦壽慶捐5萬元獻公益
- 2013-11-01福建省首個服刑人員“道德講堂”寧德開講
- 2013-10-31道德的昭示 向上的力量
- 2013-10-31道德模范是我們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