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上錦美地小區門口,出租車上下乘客時,一只黃白色小狗總要跑過去又聞又看,似乎在尋找什么。小區居民說,這條狗名叫“旺財”,今年3月份主人搬家時被遺棄。從那以后,旺財就在小區門口的花壇內“定居”,從春天守到秋天,每當出租車經過,它都要沖過去看看。(中新網)
曾經,我們為忠犬八公的故事而唏噓不已;曾經,我們為汶川忠犬苦苦守候埋在地下的主人90個小時而潸然淚下;如今,我們又為成都的“旺財”,從春天守到秋天的那份執著而感慨萬千。
理性的說,忠犬對主人的忠誠、信任和依賴,概源自動物的本能,后期的影視作品或者報道,也的確添加了一些人類的思維和煽情的元素。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那一份簡單的近乎執拗的忠誠,像一把利劍,直直地刺向人們內心深處那塊最柔軟、最敏感的地方。
不知道,我們是否認真地思考過,為什么,我們總是會被這樣的事情感動呢?
通常來說,人們最關注的,往往是最稀缺的,也是最想得到的。原因就在于,人與人相處之間,人們都把忠誠、信任,視之為最基本也是最寶貴的,現實中,我們自己卻無法做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存在感”,幾乎沒有人會愿意被他人無視,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他人能夠對自己忠誠、信任。向善向美的心,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我們為自己考慮的太多,為他人考慮的太少。
我們只顧滿意于林立的高樓,卻忽略了鄰里之間的冷漠;我們只顧執著于事業的成敗,卻疏遠了親人之間的牽掛;我們只顧醉心于網絡的虛幻,卻背叛了夫妻之間曾經的誓言。人們在發出自己是“最孤獨、最可憐的人”的哀嘆時,何嘗意識到,自己在親手把那一份信任與忠誠徹底埋葬!
如此,與其說,我們是被忠犬的忠誠所感動,倒不如說,我們是驚恐于自身內心的孤獨和無助!
這些忠犬的故事讓我們為之動容的同時,是否也讓我們感到羞愧?筆者認為,我們在感動之余,應該果斷拋棄懷疑一切的心理和自私自利的思維,徹底打破阻隔的壁壘,讓信任、忠誠和守望相助,成為我們的精神支柱和心靈家園,成為改善彼此之間關系的潤滑劑,成為和諧社會和日常生活的主旋律。(郭玉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8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
- 2013-11-05公民道德建設新風尚 老人簡辦壽慶捐5萬元獻公益
- 2013-11-01福建省首個服刑人員“道德講堂”寧德開講
- 2013-10-31道德的昭示 向上的力量
- 2013-10-31道德模范是我們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