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8日,是我國一年一度的“記者節”,這個節日的確立代表了黨和國家對新聞界和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關懷和重視,不僅在于確認新聞從業者的社會地位,更在于鼓舞和激勵廣大新聞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為正義事業呼吁,做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記者,作為活躍在社會和事件一線的主體,從其職業存在的那一天起,追尋理想、拷問真相、守望良知就成為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在資訊閉塞的以往,面對我國幅員廣闊、人口眾多、社會多元的現狀,普通群眾想要了解外界、探求真相、追尋規律,其途徑只能通過新聞媒介和宣傳載體。新聞工作者作為媒介的承載者、信息的提供者、新聞的發言人,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必須為公眾客觀還原真相、如實報道分析,引導公眾正確積極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轉型期帶來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各種思想理念激蕩起伏、相互交織,各種矛盾凸顯疊加、相互影響,伴隨著迅速發展的資訊網絡,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沖擊、掀起了多重的思潮,群眾在多元的輿論場中無所適從,失去了厘清真相、判斷真偽的能力。而食品安全問題、誠信體系缺失、群體事件多發……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紛紛被媒體曝光,更是引起了人們對政府公信力和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懷疑和動搖,此時,新聞工作者及時站出來,牢牢把握時代的主旋律,充分發揮正確輿論引導能力、傳播弘揚社會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在黨和人民的熱切期待下,無數的新聞工作者勇敢的奔赴在新聞最前線,通過客觀積極的報道,為群眾還原了一個又一個的事實,傳達了一個又一個的真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7.23甬溫動車事故……一組組真實的數據、一個個及時的消息牽動著人們的心,北京奧運、黨的十八大、兩會……新聞工作者又為人們展示出我國巨大的變化成就,為我們帶來一個又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但是,也應該承認,當前確實有少數記者,迷失在金錢和物欲之中無法自拔,為了利益出賣了自己的靈魂和良知,放棄了真善美的追尋、道德觀念的堅守,或者做出了不實的報道、錯誤的新聞,或者為了利益集團掩蓋事實真相,或者放大、歪曲了社會陰暗面,讓社會公眾在紛雜的信息中不知所措,在各種消極的新聞中逐漸變得仇富、冷漠、自私。對此,提升新聞工作者的思想信念,加強新聞工作者的正確輿論引導能力成為當前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新聞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斷加道德觀念的學習和領悟,要深信,一切虛偽的報道最終都會被時間的浪濤還原,真善美永遠都不會被湮滅;要肩負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在紛繁復雜的輿論和思潮中,緊緊把握主題旋律,傳播主流聲音,弘揚社會正能量,讓人們牢牢把握道德準則、時時崇尚真善美,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勇往無前的活力,投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浪潮中。
同時,對于那些刻意歪曲客觀事實、故意制造虛假新聞、有意放大負面效應、充當不法分子擋箭牌,對社會、群眾造成不利影響的新聞工作者要加強教育和引導,對于情節惡劣的,相關部門也應該予以嚴懲,讓他們適時離開偉大神圣的新聞工作隊伍!(蘇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1-08傳播道德 收獲幸福
- 2013-11-05公民道德建設新風尚 老人簡辦壽慶捐5萬元獻公益
- 2013-11-01福建省首個服刑人員“道德講堂”寧德開講
- 2013-10-31道德的昭示 向上的力量
- 2013-10-31道德模范是我們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