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11月7日訊(本網記者 謝婷)許多家長因為工作忙等原因,無法按時接送就讀小學的孩子,于是只好把孩子送到校外的托管班,圖個方便。由此,近年來托管小學生這一行業有所發展。但是,最近本報接到不少福州市民關于校外托管班的投訴,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個行業魚龍混雜,管理也比較混亂。
一
市民陳女士和她的先生均是“上班族”,加班是常有的事。為接送孩子這事,夫妻倆傷透腦筋。剛開始,陳女士經常偷偷跑出來接孩子,把孩子送回家后再回單位。“但是,這總不是個辦法,不僅耽誤了工作,也不放心小孩獨自在家。”陳女士說。于是,陳女士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旁邊的托管班,由托管班人員接孩子放學并負責一頓晚飯,自己則在下班后去托管班接小孩。但是,好景不長,陳女士發現,托管班的衛生狀況很差。“有一回去接孩子,無意中走進廚房,看見好幾只蟑螂在灶臺上爬,灶臺邊隨意堆放著餐廚垃圾,散發出陣陣惡臭。”想到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她不禁有些害怕,“萬一吃壞了身子怎么辦?”無奈,陳女士只好退出這家托管班。
市民王先生的孩子在托管班的遭遇更令人擔憂。王先生的兒子今年就讀于鼓樓區某小學三年級,比較頑皮。王先生希望課外時間有人能幫助管束孩子,并給輔導點功課,便把孩子送到學校邊的一家托管班,“之前聽別的家長說,這家托管班生源不錯,就覺著可能會比較專業”。但是,王先生有天突然發現,兒子發生耳鳴、嘔吐,一問才知道,由于中午不好好吃飯,被托管班的人員用力打了頭。“我不反對批評孩子,但是應該注意方式。托管班宣傳單中說聘請的都是專業人員,怎么還會這樣?”王先生很氣憤。
二
針對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福州鼓樓區某重點小學旁邊的托管班。
放學時間,學校門口擠滿了家長,還有許多人舉著“XX托管班”牌子。已被托管的學生找到自己所在托管班的人員,由他們帶回。“我們只負責接低年級的學生,高年級的下課后自己到托管班。”一名托管班人員向記者介紹。
隨后,記者走進學校附近一處居民區。一進大門,就看到三四個托管班的招牌,上面附有聯系方式。記者隨意走進其中一家托管班,只見約80平方米的房間,被劃分為生活區、休息區和學習區。在休息區里,放置著4張有上下鋪的床。在學習區里,有兩張矮桌供學生做作業。雖然乍看環境比較整潔,但記者還是發現,洗好的碗筷直接放在桌上,也沒有看到消毒碗柜。
記者又走訪了市區多家托管班,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托管班存在著無證經營、從業人員無相應資質、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2010年3月,福州市八部門聯合下發通知,明確將校外托管納入家政管理,要求應在工商局登記注冊。但記者走訪的這幾家托管班,均無營業執照。一家托管班的工作人員這樣回應記者:“私人機構也要有營業執照嗎?”
托管班工作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備受質疑。某托管班的廣告單上寫明有專業教師輔導功課,但當記者請一名工作人員出示教師資格證時,她卻稱“正在考”。另一家托管班的一名工
作人員在接受詢問時稱,她只是保育員,主要負責做飯菜。記者問其有無健康證,她回答:“只要身體沒問題就行,不用證。”
托管班的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記者在鼓樓區某一托管班看到,門外的消防栓被蜘蛛網纏繞,水槍頭也都生銹了。同時,這家托管班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也較薄弱,沒有核實身份,就開門讓記者進入。
三
托管班亂象多,這一行業應該由誰監管呢?
記者從福州市工商局了解到,按照規定,校外托管班應該以家政服務類申請登記,但由于大多數托管班都隱藏在民宅中,且未主動登記,所以監管難度較大。一名工作人員提醒,家長可以在紅盾網查詢托管班是否具有工商營業執照。同時,他告訴記
者,監管還應該涉及公安、消防、衛生等多個部門。
校外托管是有市場需求的,如何加強監管才能讓家長放心,讓這一行業健康發展?
省人大代表、漳州一中副校長郭志榮建議: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針對校外托管機構的辦學條件、收費標準、衛生消防安全、從業人員資格等出臺統一的規范標準,并在申辦要求、審批程序、監管職責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對該類機構進行統一規定。其次,應該明確校外托管的主管部門和協管部門,并納入政府有關部門的日常管理范疇。再次,鼓勵有實力、有資質的企業進入學生托管市場,促進品牌化建設。
還有業內專家建議,社區居委會也可以成立托管中心,把社區退休老師、廚師、醫務人員以及待業大學畢業生等資源組織起來,開展托管服務,方便社區居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9商家推出“熊孩子托管服務” 受辣媽們歡迎
- 2013-09-24金山小區一樓上辦托管所學生太吵 樓下老人叫苦
- 2013-09-06孩子托管后手臂出現淤青 機構表示將開除涉事老師
- 2013-09-04“脫管”托管班讓人不放心 發生事故難界定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