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大行其道,讓許多軟件商家看到了商機,為了推廣應用軟件,不少商家盯上了手機的“第一口奶”——預裝軟件。由于一些預裝軟件“用不著”、“關不了”、“卸不掉”,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手機“牛皮癬”。甚至一不留神,還要被扣了錢,讓消費者“苦不堪言”。
針對用戶備受困擾的手機預裝軟件難以卸載、耗流量、暗扣吸費等問題,今年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五類手機APP禁止預裝。
此外,工信部還要求,智能手機廠商公示手機預裝軟件信息。雖然,這一舉動讓不少消費者看到了曙光,但由于通知中沒有明確的審核措施,更沒有配套的懲罰措施,不少消費者擔心,肅清的作用恐“只是愿景”。
案例回顧
預裝軟件用不著關不掉卸不了
今年5月,福州的王先生新買了部智能手機,發現手機里面的軟件有30多個,其中預裝的第三方軟件就有10多個。王先生打算刪除一些平時用不到的軟件,但發現這些軟件根本無法通過程序管理功能自行刪除。
“最可怕的是關也關不掉。”王先生說,將這些預裝軟件關閉后沒多久,再次打開手機時,又發現其中一些惡意預裝軟件在偷偷地連接網絡,消耗流量。
無奈之下,王先生找到售后客服咨詢,得知如果一定要刪除軟件,可通過取得ROOT權限自行刪除,但手機將不再享受保修服務,這讓王先生“有苦難言”。最終在朋友的建議下,王先生選擇了不用的時候,徹底斷開數據連接,盡量減少流量消耗。
事實上,王先生遭遇的事情并非個案。根據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八成用戶表示其新買智能手機里含有15個以上第三方預裝軟件,其中以31-45個的數量范圍為主,占32.8%,其次是16-30個,占28.3%。而66.8%的用戶很少使用第三方強制預裝軟件。
廠商為什么要預裝第三方軟件,而且為何不容易被卸載?
“有些廠商就靠預裝軟件掙錢。”福州大利嘉城一位從事手機維修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一些第三方軟件開發商,為了取得市場的占有率,會跟手機廠商存在合作關系,如軟件開發商要在一部手機中預裝軟件,就會向手機廠商支付一定的費用,當然,手機廠商也要保證這些預裝軟件沒那么容易卸載。
該專業人士還透露,一些預裝的第三方軟件用戶用不著、關不掉、刪不了。過多預裝第三方軟件,會導致手機內存被占用,出現系統變慢、耗費流量等多種問題。一些預裝的第三方軟件,可能會偷偷發出一些吸費的短信到運營商,話費也不知不覺被偷走。
該專業人士透露,一些“山寨”手機之所以配置較高又價格便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預裝了一些“吸錢”的惡意軟件。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