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間,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分別向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香港等地捐獻了101例造血干細胞。近年來,捐獻者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盡管如此,對于惡性血液病患者的龐大數量來說,仍需要更多的捐獻者——
來自廈門的志愿者楊一林和劉倩赴福州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后,廈門市紅十字會、其單位代表及家屬在火車站迎接他們回來。在大家心里,這些捐獻者很偉大。
重慶受捐者李麗為廈門捐獻者陳仙坤送上錦旗,感謝他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志愿服務隊隊員在無償獻血屋內,指導無償獻血者填寫《造血干細胞捐獻同意書》。
編者按:造血干細胞移植,廣泛適用于白血病等惡性
東南網-福建日報11月1日訊(本網記者 謝婷 林晗)血液病的治療,它使惡性血液病的治愈率提高到50%以上。據統計,我國現有白血病患者400余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5萬人。然而,目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與患者數量對比仍十分懸殊。造成現狀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們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相關知識不了解。實際上,捐獻中只需采集外圍血,正常人捐獻后將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的造血干細胞數量,不會損害身體健康。
本期視點,與讀者分享幾則感人故事,期待引起全社會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更大關注。你的加入、我的加入,將為患者多添一道希望曙光。這是拯救生命的大愛,這是“血脈相連”的善舉,讓我們共同行動!
千里之外的“最親陌生人”,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重慶女子李麗和福建有著特殊緣分。她說:“是來自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給了我第二次生命?!?/p>
眼前的李麗開朗愛笑,如果不說,絲毫看不出病魔曾經帶給她的痛苦。
4年前,29歲的李麗被確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得知診斷結果,媽媽在醫生辦公室里就放聲大哭,全家人都快崩潰了?!被貞浧疬@一幕,李麗聲音哽咽。
醫生說,要治愈她的病,只有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然而,即使發動了全部有可能配型成功的親人,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供體,一家人更加絕望。
2011年,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打來的一個電話讓李麗看到重生的希望。她被告知,來自廈門的一名志愿者和她的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當時,爸爸高興得跳了起來,我的心情也很激動,想象著不久之后又能像以前那樣正常生活了!”李麗說。
高興之余李麗也有些擔憂:“志愿者萬一不想捐了怎么辦?”對于一個苦候合適供體的患者來說,遇上悔捐比沒有找到配型感覺更加殘酷。
好在一切順利。李麗在31歲生日那天,接受了廈門志愿者陳仙坤的造血干細胞移植。
術后恢復良好,李麗一直在腦海中描繪著遠在福建的“最親陌生人”的模樣,“有好多話想跟他說,我想當面致謝,他不僅救了我的命,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根據慣例,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中的供患雙方在一年內不能見面。今年9月,李麗終于見到了救命恩人陳仙坤。她激動地說:“第一次見面,就有種認識很久的親切感。”
如今,李麗考取了會計師資格證,即將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李麗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在平均配型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的情況下,找到了合適的供體。
據統計,我國現有白血病患者400余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5萬人,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兒童。如今,很多青少年和兒童患者都是獨生子女,配型成功的希望,更多得寄托在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身上。
“捐獻過程很簡單,而捐獻價值不簡單?!钡?00位捐獻者用親歷告訴人們
今年9月26日,22歲的山西籍小伙趙東喆在省腫瘤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我省第100位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小趙是集美大學社會學工作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這個大男孩平時就熱心公益,經常參加義工和志愿者活動。受父母影響,大一時,小趙就開始參加無償獻血,并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名單?!爸俗灾蒙绊懮?。”社會學工作專業的這一價值理念,深深植入小趙心中。
2012年7月,小趙得知自己留存的造血干細胞與我省一名16歲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疤疫\了!”小趙說,“能夠幫助他人,不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升華。”接下來的時間,小趙積極為捐獻做準備:平時多喝水、晚上不熬夜,并且盡量增加體重。
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反復,捐獻流程一直無法繼續。原以為很快就能進行捐獻的趙東喆,時時牽掛著患者的狀況。今年8月,患者病情終于趨于穩定,適合造血干細胞移植。趙東喆立馬配合,捐獻前又先后接受體檢、復查。
躺在采集床上的小趙,手臂插著細管,新鮮血液通過細管流入細胞分離機。細胞分離機將采集的全血中的造血干細胞提取出來,其他血液成分則回流進小趙體內。
趙東喆說,許多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方面的知識很不了解。準備捐獻前,還有朋友打電話問他,是不是用一支很長的針在后背的脊椎里直接抽取骨髓?會不會很疼,很難受?對自身的健康是否會有影響?真實的情況是,到醫院后的前三天,連續打了幾次動員劑,就像小時候打預防針一樣,沒有什么不舒適的感覺。第四天和第五天的上午,醫護人員每次均用三四個小時采集患者手術需要的造血干細胞,僅僅休息10多分鐘后,身體就沒有任何異樣感覺了。
如今,小趙的善舉不僅讓父母為之自豪,而且父母還積極響應。“我和他爸爸現在都已經登記成為志愿者,如果配型成功,我們也愿意捐獻?!睆睦霞姨匾馇皝砼阕o兒子的小趙媽媽龐巖說。
有愛的人是一粒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有這樣一支志愿服務隊,他們利用閑暇時間,從事我省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宣傳招募、動員、高分采血、體檢陪同、捐獻陪護、送干隨訪等工作,累計服務時間超過4000多個小時。
這支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有已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也有被善舉感動而主動要求加入的熱心人士。
林熙是我省第42位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是福州市造血干細胞志愿服務隊的副隊長。2010年,他為四川一名1歲的白血病患兒捐獻了造血干細胞。當時,服務隊隊長去醫院看望他,讓他覺得“這個大家庭很溫暖”。捐獻后,他也加入了服務隊。
“主要是陪伴待捐者,放松他們的心情。有很多人還是擔心捐獻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我們用自己健康的身體給他們消除顧慮?!绷治踹@樣描述他在服務隊的工作。
林熙和隊員們也會配合血站的宣傳工作,向群眾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常識和意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捐獻志愿者行列。
胡崇華是一名退休職工。2011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胡阿姨知道了這支特殊的志愿服務隊。
“退休后的生活比較空閑,覺著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睆拇耍⒁碳尤肓诉@支隊伍,參與了每一例造血干細胞捐獻的陪同工作。
健談的胡阿姨覺得自己特別適合這份工作:“雖然是義務的,但得經常到腫瘤醫院‘上班’。陪捐獻者吃飯、聊天,緩解他們的焦慮心情。”
除了陪同捐獻者外,胡阿姨也參與了造血干細胞的護送工作。“感覺好神圣,在飛機上很謹慎,十幾分鐘檢查一次。”胡阿姨說,為了更好地護送造血干細胞,她只帶小小的一個行李包,以減輕旅途中的負擔。
在胡阿姨眼里,這些和她兒子差不多大的捐獻者很偉大。胡阿姨回憶,有位女性捐獻者在捐獻過程中肚子疼痛,但是她硬撐著不說,直到捐獻完成,“他們的陽光、堅持、善良都感動了我”。
因為年齡原因,胡崇華已錯過了登記成為捐獻志愿者的機會。但是,她希望兒子退伍后能幫她實現這個愿望。“我相信有愛的人就是一?;鸱N,我們可以感染身邊的人,大家一起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來。這樣,這個社會的溫暖就會越來越多。”胡崇華說。
秉持理性的態度,愛心事業才能走得更遠
到今年3月,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已經成立10周年。10年間,分別向北京、上海、武漢、廣州、香港等地捐獻了101例的造血干細胞。近年來,捐獻者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盡管如此,對于血液病患者的龐大數量來說,仍需要更多的捐獻者。
捐獻造血干細胞是要抽骨髓嗎?捐完后對身體有危害嗎?這類疑問一直存在。不少人認為,抽取造血干細胞,就像是抽取人體的精髓,讓人難以接受?!斑@是人們受傳統觀念的誤導,以至談捐色變。其實,現在捐獻干細胞和普通獻血差不多,捐獻者無需做手術,獻完隔天就能出院。”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說。
志愿捐獻者的流失也頗令人遺憾。部分志愿者報名成功后,由于種種原因,聯系方式更改了,而骨髓庫信息卻沒能相應更新;此外,也有部分悔捐的情況存在。
通常情況下,志愿捐贈與實際捐贈之間會相隔許久甚至數年。在此期間,志愿者無論在身體狀況上還是心理上,都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往往難以被工作人員所掌握,以至其在實際捐贈時猶豫不決。
捐獻造血干細胞強調的是自愿原則,志愿捐獻者有退出的權利。但譬如配型成功,受捐者為了接受骨髓移植手術,已經先按照要求將自身的免疫造血系統摧毀,若發生志愿者悔捐情況,這就是對另一個生命的不負責。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省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項工作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重大意義,并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隊伍,從而讓患者有更多配型成功的機會。
“另外,我們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務隊,已捐者與待捐者分享經驗很重要。在捐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反復確認捐獻者的意向,并細致了解捐獻者的各項要求,讓捐獻者不僅獻出愛心,也感覺到被關愛。”他說。
該負責人強調,奉獻不能只靠一時的激情,更需要的是堅定和堅持,只有秉持理性的態度,愛心事業才能走得更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捐獻“生命種子” 傳遞愛心之光
- 2013-10-10軍訓服成了工地服 華大學生捐獻"迷彩綠"裝備
- 2013-10-07角膜百萬人捐獻量已超過5例 廈門首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