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最親陌生人”,給了她第二次生命
重慶女子李麗和福建有著特殊緣分。她說:“是來自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給了我第二次生命?!?/p>
眼前的李麗開朗愛笑,如果不說,絲毫看不出病魔曾經帶給她的痛苦。
4年前,29歲的李麗被確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暗弥\斷結果,媽媽在醫生辦公室里就放聲大哭,全家人都快崩潰了?!被貞浧疬@一幕,李麗聲音哽咽。
醫生說,要治愈她的病,只有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然而,即使發動了全部有可能配型成功的親人,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供體,一家人更加絕望。
2011年,中華骨髓庫福建分庫打來的一個電話讓李麗看到重生的希望。她被告知,來自廈門的一名志愿者和她的HLA(人類白細胞表面抗原)配型成功?!爱敃r,爸爸高興得跳了起來,我的心情也很激動,想象著不久之后又能像以前那樣正常生活了!”李麗說。
高興之余李麗也有些擔憂:“志愿者萬一不想捐了怎么辦?”對于一個苦候合適供體的患者來說,遇上悔捐比沒有找到配型感覺更加殘酷。
好在一切順利。李麗在31歲生日那天,接受了廈門志愿者陳仙坤的造血干細胞移植。
術后恢復良好,李麗一直在腦海中描繪著遠在福建的“最親陌生人”的模樣,“有好多話想跟他說,我想當面致謝,他不僅救了我的命,也挽救了我的家庭”。
根據慣例,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中的供患雙方在一年內不能見面。今年9月,李麗終于見到了救命恩人陳仙坤。她激動地說:“第一次見面,就有種認識很久的親切感。”
如今,李麗考取了會計師資格證,即將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李麗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在平均配型成功率只有萬分之一的情況下,找到了合適的供體。
據統計,我國現有白血病患者400余萬人,每年新增患者約5萬人,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兒童。如今,很多青少年和兒童患者都是獨生子女,配型成功的希望,更多得寄托在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身上。
“捐獻過程很簡單,而捐獻價值不簡單?!钡?00位捐獻者用親歷告訴人們
今年9月26日,22歲的山西籍小伙趙東喆在省腫瘤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我省第100位非血緣性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小趙是集美大學社會學工作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這個大男孩平時就熱心公益,經常參加義工和志愿者活動。受父母影響,大一時,小趙就開始參加無償獻血,并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捐獻志愿者名單?!爸俗灾?,用生命影響生命?!鄙鐣W工作專業的這一價值理念,深深植入小趙心中。
2012年7月,小趙得知自己留存的造血干細胞與我省一名16歲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疤疫\了!”小趙說,“能夠幫助他人,不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升華?!苯酉聛淼臅r間,小趙積極為捐獻做準備:平時多喝水、晚上不熬夜,并且盡量增加體重。
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反復,捐獻流程一直無法繼續。原以為很快就能進行捐獻的趙東喆,時時牽掛著患者的狀況。今年8月,患者病情終于趨于穩定,適合造血干細胞移植。趙東喆立馬配合,捐獻前又先后接受體檢、復查。
躺在采集床上的小趙,手臂插著細管,新鮮血液通過細管流入細胞分離機。細胞分離機將采集的全血中的造血干細胞提取出來,其他血液成分則回流進小趙體內。
趙東喆說,許多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方面的知識很不了解。準備捐獻前,還有朋友打電話問他,是不是用一支很長的針在后背的脊椎里直接抽取骨髓?會不會很疼,很難受?對自身的健康是否會有影響?真實的情況是,到醫院后的前三天,連續打了幾次動員劑,就像小時候打預防針一樣,沒有什么不舒適的感覺。第四天和第五天的上午,醫護人員每次均用三四個小時采集患者手術需要的造血干細胞,僅僅休息10多分鐘后,身體就沒有任何異樣感覺了。
如今,小趙的善舉不僅讓父母為之自豪,而且父母還積極響應。“我和他爸爸現在都已經登記成為志愿者,如果配型成功,我們也愿意捐獻?!睆睦霞姨匾馇皝砼阕o兒子的小趙媽媽龐巖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捐獻“生命種子” 傳遞愛心之光
- 2013-10-10軍訓服成了工地服 華大學生捐獻"迷彩綠"裝備
- 2013-10-07角膜百萬人捐獻量已超過5例 廈門首超深圳